治理“飞絮”还需多些“新招”
●尹贵龙
每年5月,是杨絮飘飞的季节。漫天飞絮从天而降,对市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干扰。
每年飘然而至的柳絮,不仅对那些以其为过敏源的人危害不小,对普通人而言也烦不胜烦。对此,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治理柳絮,但效果十分有限。
由于杨树具有生长快、轮伐期短、适应性强、易繁殖、用途广、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很多地方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如果尽数伐除,将大大减少绿化面积,这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来说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更重要的是,砍伐这些正值壮年的杨柳树也就分分钟,但新树种成林往往需要二三十年。可以说,杨树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一体,是其他树种远不可及的。这笔账我们还需要好好算一算。
那么,除了望“絮”兴叹,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吗?办法也还是有的。比如,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大幅减少杨树种植,引导群众发展木本油料、果树及香椿、楝树等乡土树种。有的地方加快成熟杨树更新采伐,改造树种结构,减少杨树纯林。还有的地方在城市行道树配置中,结合城市道路升级改造伐除杨树改种无絮树木,减少城市飘絮。此外,无絮杨树育种研究也在开展。据悉,安徽省林业局在杨树雌性不育和雄性选育方面已取得突破,在杨树栽培重点区域建立了雄性杨树栽培示范区。此外,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的园林绿化、城市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对杨柳飞絮影响的治理。除了用高压水枪冲洗、疏枝等工作外,为了避免“二次飘絮”,也及时清理飘落到地面上的飞絮。
治理飞絮是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治理问题,更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必须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实施综合治理、科学治理,而不能仅靠少数部门“单打独斗”,也不能全指望百姓自觉、老天帮忙。面对飞絮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的“老问题”,不妨多试试新机制、新技术、新思路。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今年在治理飞絮中,首次由园林绿化部门“单打独斗”升级为10个部门参与的“联合作战”,而且对杨柳雌株的位置、生长状况等精确到每条街道、每段路,分工细致、精细管理;上海针对春季悬铃木果毛专门出台了防控管理技术导则,对哪些树木以修剪为主,哪些采取物理冲刷和药剂防控,物理冲刷在什么时段操作,环卫清扫频次等,都做了细致规定。这些科学、精细的管理措施正是飞絮治理所需要的,也值得学习借鉴。
总之,办法总是比困难多。退一万步说,飞絮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并非不可控。只要出实招、想新招,“有絮不成灾”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新闻推荐
王建中是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中式面点高级技师,在与面点打交道的15年中,他始终坚持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与坚守共存,用匠...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