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劳动能力缺乏怎么办?孩子沉迷游戏,荒废学业怎么办?遇到危险,孩子如何做到保护自己?未成年人的教育始终是父母心之所系,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
一
劳动课程要避免为开设而开设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提案》。
朱晓进建议,要提高全社会对劳动育人价值意义的认识和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通过挖掘劳动的育人价值、开发劳动课的课程内容、探索实施策略、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等来推动劳动教育的有序有效开展。
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和相关活动的设置和安排,要避免为开设而开设。要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应建立多形态、充分整合的劳动课程体系和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除设置独立的劳动教育学科课程外,还要整合其他学科课程中的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这包含所有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渗透课程,包含学军、学工、学农、学商等综合实践活动,还包含家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社会义工等等在内的劳动教育活动课程。
二
将网络素养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今年两会,朱永新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网络素养课程。
家庭应承担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首先让父母懂网,学习如何在网络问题上与孩子建立开放友好的沟通。”
朱永新还提到,通过阅读、影视欣赏等多种手段,培养孩子自主提升网络素养的能力。“通过阅读网络主题的图书、欣赏网络主题的影视等有效的手段,不仅让青少年自主提升网络素养,而且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欣赏水准,强化核心素养。”
此外,提案中还建议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探索通过产品或技术来实践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上线青少年版,建立防沉迷机制等。
三
应急教育,不能止于“应急”教育
“这次疫情充分证明做好应急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妥善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安徽省副主委、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金葆康说。今年两会,金葆康提交了一份《关于将应急安全教育课纳入教本课程的建议》。
金葆康建议,将安全教育课纳入中小学及幼儿园作为固定课程,根据年龄层次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内容的安全课程。统一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材,与此同时,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专职老师,使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走向专业化。
建议可重点进行防交通事故、防拥挤踩踏、防触电火灾、防溺水、防性侵、防伤害、防煤气中毒、食物中毒、防传染病等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采取课堂教学、模拟事故情境培训和自救互救演练、播放安全教育影视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采用“课堂-家庭-社会”模式,注重中小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将课堂知识、家庭协作、社会普及串联起来,要打造“学习-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应急教育体系。“应急教育,只有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才能不止于“应急”教育,真正获得实效。” 金葆康说。
原标题:《这些“不看分数”的教育,并非可有可无!代表委员关注未成年人教育》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朱贵德(左)正在直播推介桑葚果本报讯“第一次搞直播销售就帮村民卖出了10000多元的农产品,真没想到效果这么好!”5月21日,说起...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