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华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只有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才能真正发挥统计的职能作用,为此,除了严格依法依规开展统计工作,必须进一步夯实统计基层基础,这是统计业务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举措。
一、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是统计基础建设的关键之举
统计是一门科学,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统计对象的变动更加频繁、对统计调查的配合程度普遍下降,统计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日益加大,要有效化解这些矛盾,除了靠法治、制度和必要的技术手段外,关键是靠人。因此,要做好统计工作,首先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基层统计队伍,这是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关键。要按照《统计法》和安徽省《企业统计工作规范》《乡级统计工作规范》《部门统计工作规范》的要求,在企事业单位、有关部门和乡级机构设立专门的统计工作机构,或明确承担统计工作的部门。要根据统计工作任务配齐、配强统计人员力量,还要明确统计工作分管负责人,积极推进首席统计员制度,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高度重视统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提高,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实现培训常态化,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当前,大多数企业的统计工作都是由“代账会计”兼做,他们业务不熟、精力有限,大都采取敷衍的态度对待统计工作,很难保证统计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统计数据的质量,这是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难点,也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这一重点、难点问题。
二、重视名录库建设是有效实施统计调查的先决条件
自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以来,国家统计局按照“要有数、先进库、要进库、做程序”的原则确定调查单位,规定凡没有进入基本单位名录库的企业一律不作为一套表的年、定报调查单位。
因此,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完整,必须高度重视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设、管理与维护。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达规企业的申报入库工作。统计部门作为名录库的主管部门应当做好企业申报入库的指导、受理、审核,并及时向上级统计部门申报等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本主管范围内符合条件企业的入库动员、资料提供等工作,及时将本系统达规企业申报入库,纳入统计;二是做好名录库的维护更新工作。各级编制、民政、市场监管、税务和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及时提供企业变动的相关信息,同时提供包括行政登记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单位类别代码、变动类型代码和变动时间以及注册资本、税收等相关资料,以便统计部门及时更新、维护名录库,以确保库中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为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把好“入口”关。
三、强化统计业务建设是确保源头数据质量的根本措施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不管采取哪一种调查方式,在确保调查制度科学、调查方法规范统一的基础上,必须确保调查数据的质量,而调查数据是由被调查对象填报的,所以,只有每一个被调查对象的数据质量有保证,才能保证调查汇总数据的质量。
要达到上述要求,就要通过强化基层统计业务建设,使每一项数据的来源渠道、计算口径、经济内涵、空间范围、计量单位等统一、规范、科学、严谨。因此,每一个被调查对象在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同时,都要按照统计法和安徽省“三个规范”的要求,设置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并建立统计资料档案化管理制度。凡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将其数量化的成果及时在原始记录中客观记录,然后逐日汇总登录到统计台账中,作为计算和填报统计报表的依据。千万不要出现生产和销售了产品,但因没开税票就不填报其产值等统计数据的现象,因为虚报、多报统计数据是违法行为,瞒报、漏报统计数据也是违法行为。总之,统计基层业务建设重在平时、重在客观、重在规范、重在严谨,广大统计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恪守统计职业道德,依法依规建立健全统计业务制度,让每一个数据都能做到来之有源、出之有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统计部门依法开展的统计执法检查。
此外,还要加大对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保障力度,规范整合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统计网络,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空间信息技术,逐步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促进统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作者单位:市统计局)
新闻推荐
安徽省已建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382个 未来将打造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闭环
本报讯新能源汽车的“燃料”是电能,这属于清洁能源,但是储存电能的动力电池若回收处理不当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7月2...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