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青下午茶”
这里是创业“青春派”的大本营
■文/图 记者 刘芳
核心提示
近日,6位正在创业的青年企业家在马鞍山软件园夏日“论道”,分享他们的创业心得,而他们来自花山区青年企业家联谊会(青企联)——一个同样年轻、朝气蓬勃的创业者“大本营”。据了解,花山区工商联创办的青年企业家联谊会成立时间虽短,但交出的成绩单却让人耳目一新:12场“工作联系等距离、服务企业零距离”活动有声有色;抗击疫情、防汛救灾、捐资助学、专场义卖,为社会捐助公益善款50余万元;每月一期的“青青下午茶”在本地商界小有名气,需提前预约才可参加。花山区青企联从成立之初的50人到现在的78人,它的“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大,到底这里有什么独特的吸引力,能让青年企业家们纷纷投以橄榄枝呢?请看本期——
“搭台子”聚焦创新服务
“把知识转化成养分创新发展,是我在青企联这个平台得到的最大收获,我也是青企联扶起来的企业家。”从事生活休闲服务业的李甘感恩青企联平台,让创业者能相互扶持、抱团发展。
差异化的艺术酒店,做品质、做服务的综合生态规模化经营,2017年刚刚开始创业的李甘,如今做得得心应手,风生水起。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停业了一段时间,恢复营业后生意却比疫情前还要好。
“见识很重要,青企联组织我们去上海、杭州,走进互联网之都、360、美团等企业,接触很多不同思想的人,打开不一样的认知,没有青企联的牵线搭桥,我们不会有零距离学习的机会。”李甘谈起了自己的商业计划,目前在马鞍山已有7个区域化品牌8家店,加上在南京、芜湖、亳州、巢湖共有20家店。未来,他还计划实施十城百家店。
“小小商会大平台,突破自我的好平台。”这是马鞍山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青企联会长程磊对青企联平台的认识。
他认为,创业起点微不足道,如何发展至关重要。平台有干货,有亲和力,年轻人思想活跃,这里就是思想碰撞的平台,年轻人喜欢。企业家很难在企业之身突破,却可以在这个平台找到突破的窗口。
“引路子”突出创新载体
“辞职创业,不是因为不想上班,而是不想放弃对未来的憧憬。”2007年,从厦门大学毕业的赵春高,顺其自然地进了一家央企工作。不想过按部就班生活的他,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让自己后悔,于是2011年,他辞去让许多人羡慕的央企高薪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对商业经济感兴趣的他,2013年和朋友一起从大连来到马鞍山寻找商机。“用了四年的时间,我们着重对马鞍山核心商业圈、老商业圈进行调研、布局,确定了走连锁的发展之路。”赵春高坦言,没想到,今年的疫情对传统经营模式冲击很大,怎样带领100多名员工面对疫情下的市场,压力实在很大。
在第一期“青青下午茶”沙龙分享的“疫情下面对逆境的破解之法”主题讲座上,程磊鼓励大家做好自身定位,顺势而为,不断做减法,细分领域深耕,争当第一,围绕主业,创新线上线下结合,于逆境中求发展。“线上线下结合对我启发很大,将过去的传统经营架构到大数据上,通过直播的模式来进行销售。”赵春高说。
赵春高从事的是线上线下黄金珠宝行业,也算是开了马鞍山商业发展史的先河。如何改变顾客上门到黄金上门,让顾客接受在家上网买黄金、宝石。赵春高说:“这真得感谢青企联的小伙伴们出谋划策,将互联网成功的运营模式引入到我们的商业企业中,通过直播销售,从顾客到店消费的传统模式,升级到导购上门服务、同城快递送达服务模式。”
花山区是马鞍山市的商业中心,青企联80%的企业是商业企业。“我们实现异业联盟,形成服务顾客‘一条龙’全产业链服务。既能抱团取暖,共赢发展,又能提升服务水平,为顾客最大化地节约开支,一举多得。”赵春高告诉记者。
“压担子”助推创新发展
“对企业家来说,民法典涉及的商业交易、人力管理、财富传承三大方面的商业合同、商业交易、保证人责任、抵押财产、租赁合同等十大影响,使现行的规则有重大调整或创新,企业不了解新规则,很容易踩坑,给经济造成损失。”日前,安徽华冶律师事务所律师宋文娟女士,在“青青下午茶”为青年企业家送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法律课。
“我是合伙人,也是一名律师,用我的专业服务企业,让青年企业家们少走一点弯路,我有成就感,很开心。”热心公益的宋文娟是安徽华冶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志愿团成员、“中小企业公益法律台”的老师。为了编写《划重点,政府帮扶企业主要政策大全》, 宋文娟和10名志愿者历时一个多月,不辞辛苦地完成了。“公益行”的背后是宋文娟自我“压担子”的担当。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公益行动,推进青年企业家们互帮互助创新发展、共同前行。
而葛海良的自我“压担子”,是当代大学生积极创业的生动案例。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2017级学生葛海良,来自国际袜都——浙江诸暨,人生体验式创业的“第一桶金”来自将家乡的袜子拿到女生宿舍楼下销售,还请了同宿舍的同学帮工,除去成本挣了一万元。
2018年,他一腔热情,和同学合伙注册成立了“徽小匠文化传媒”,筹集了10万元,购买了设备、材料,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开始了创业。“比较盲目,太缺乏对文创市场的了解、资金的财务管理,走了弯路。”葛海良说。
“但我也很幸运,走进了青企联这个大家庭,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所以很珍惜每一次的联谊会,听大家讲创业故事、遇到的困难、创新的开拓,都让我受益匪浅。”葛海良感慨,这一年多时间,他学会了换角度思考问题,大家也给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目前他的小企业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轨,正在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行着。
“扩圈子”吸纳创新人才
“人才的吸纳是创新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而扩圈子、合伙人机制对分享经济非常重要。”2018年创立安徽侣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许文风,深刻感受到企业吸纳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侣途网络创业前,许文风曾南下深圳、香港学习,也做过传统传媒,创业路上,当“老板”的体验如何?许文风直言不讳:“创业当老板远没想象中那么简单,公司大小事情都要操心,所有事务都要费心,忙得双休日也无休。”
许文风做分享经济的生意有三分之二在浙江,全国各地的合伙人架构有30人,通过股权激励人才聚集,合伙人、投资人各司其职,达到降低成本获得利益最大化。
“通过青企联这座桥梁,我能接触到更多创新型人才,能够吸纳并为我使用是最佳选项,即使不能,我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同样我对我的小伙伴们也是如此。”许文风说。
记者手记
谈起创业,这群平均年龄才33岁的年轻人眼里有光。他们在谈到自己的创业项目时,都会越说越具体,越说越宏大,甚至有些激动,这样的可爱劲儿,大概只有心中有梦的创业者才会有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除了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促进就业外,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附加效应,让很多年轻人激发出自身积极健康的一面,让曾经的啃老族自食其力,让80后、90后身上常见的自我中心、自由散漫的毛病渐渐消失,更加懂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可贵。如此看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并广泛参与的创新创业氛围,利在无穷。
又到毕业季,又是求职季。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此季不同于往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安徽省将对灾后房屋重建给予补贴,其中倒塌房屋重建户均2万元,损毁房屋修缮户均0.2万元。近日,省住建厅下发通知,要...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