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8月2日上午,家住包河区的王霆带着今年下半年就要上初中的儿子乘坐高铁一路风驰电掣,2个多小时就到达杭州。走下列车的他兴奋不已。“孩子早就想来看西湖,以前坐车时间太久,现在商合杭高铁开通后方便多了。”王霆说。
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加快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合肥融入长三角又多了一条新路径。
无独有偶。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规划京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合肥至安庆高铁开始进入验收阶段,将于今年年底前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届时合肥到安庆的时间,将由现在的2小时缩短至40分钟。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当先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到2025年基本实现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构筑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随着商合杭高铁开通运营、合安高铁年底开通,“米”字型高铁网络逐步向时钟型过渡。G40沪陕高速、G42沪蓉高速、G50G3沪渝京台高速、S17合淮阜高速等八条高速公路在合肥交汇,高速路网“一环八射多联”加快形成,合肥与长三角省际公路通道正在不断优化提升。
不仅是铁路、公路,在水运方面,合肥对接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江淮航运中心和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同时,正在加快新桥机场二期建设,协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
按照计划,安徽省今年将进一步加大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全年力争完成投资400亿元,除了年底力争开通合安高铁外,今年还将力争开工合肥—南京等高铁项目。长三角地区“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将逐步变为现实。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近日,合肥坤茂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高翔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用了不到一分钟时间,自助打印出一张由上海市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太方便了,不然还得往返跑。现在有了‘一网通办’,异地证照办理非常便捷,全程只用了3天。”张高翔说。
去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开展了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打造。在充分依托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一网通办”、安徽“皖事通办”平台建设成果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等公共支撑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区域一体化水平。
享受“一网通办”带来便捷的还有在合肥从事环保设备安装业务的魏军,他的公司准备从芜湖迁到合肥,原本需要花几天才能完成的事务,如今只用了20分钟就完成变更。“以前要交材料、核准、领证件,就算一切顺利也得跑好几趟,现在真是既方便又节省成本。”魏军说。
如今,在合肥,通过“一网通办”专窗,江浙沪皖范围内社保卡申请、敬老卡申请、学籍档案查询、人才引进档案查询等事项,均可跨省市办理。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一网通办”平台拓宽了地域和服务内容,实现了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便利了企业和群众。这标志着政务服务将从“城市通”时代迈入“区域通”时代。
不用多跑路,在当地就能办好长三角“异地事”的可不仅仅只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长三角九城市社保关系转出、社保卡申请、个人信息查询及打印已实现“一次不用跑”;长三角城市建立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共享通道;长三角城市共同探索数字身份互认场景对接,探索通过“一码通域”实现“多码互认”,“安康码”实现“一码通行”。
借力沪宁杭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长三角人”所能享受的公共服务标准和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本报记者 赵俊松·
新闻推荐
星报讯记者从合肥市了解到,2020年国际(合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将于9月3日至5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其中,安徽省...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