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今日安徽 > 正文

夜读“家树” 屏气凝神 读李家树诗之札记 ● 心亦

来源:今日宣州 2020-08-21 06:28   https://www.yybnet.net/

我有两件事,一直不敢去做:一是不敢给他人的著作写序,因为自己底子薄、资历浅,根本无法胜任,作践他人的同时也作践自己;二是不敢给人写评论,原因是水平低,评不出什么所以然,自讨没趣,更令人乏味。

但诗人家树老弟,却是个例外……我俩住在一个“村"(思佳花园小区)的前后楼,直线距离不足三十米,又都业余爱好诗歌,所有写一点读他诗歌的文字,即便差一点,他也会包容,我自觉不会太煞风景……这样一个不错的借口,让心变坦然了,胆子也就大了……

这里选了家树几首发在“中国诗歌网"上的诗歌,用我的文字补个白、凑个兴,我觉得勉强凑合!

一、读《亚军老师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札记:

王啊!/那骨头里的风和大雪/你要赐予谁?/为什么要让宿命的皈依/与瞬间的顿醒/同时降临!/这血液里的夜色和冰刃/你将嵌进风雪的那一道命门?

我用自己的几句小诗,作为第一篇札记的开始语,是为了紧紧跟上家树独特的心跳:沧州的天空,彤云已密布,朔风渐起渐猛……诗句一出,即叩响了我的心门,风雪拉开了序幕,割裂了雪原下的隐痛……我的心,瞬间感受到了诗句的尖锐,与真诚的温度。

历史深处,始终精彩纷呈……

那雪下的密呀:谁的心里,早已密不透风,压抑至极。

那雪正下的紧啊:这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所有的阴谋紧锣密鼓,善良却浑然不知。

一场雪覆盖了另一场雪:历史总是企图掩盖真实,灭迹真相,歪曲至真至诚的叙述。

“那雪越下的猛"吗:“纷纷扬扬"的暴雪,“卷"势之烈,骇人听闻……

历史数说每一片雪花,我们有时难以读懂……而家树用诗句,指给我看那些锋利的六瓣刃……我分明看见了见血封喉的惨痛……

林冲最后瞥了一眼这个世界,骨头缝里透出一股又一股冷气……家树的诗,留在我的心底,始终余温阵阵……

二、读《紫叶李的春天》札记: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那个在德尔斐尔庙里发布谶语的大神既不挑明,也不遮掩,而只是用隐喻暗示。米兰·昆德拉也说:生活是一棵长满任何可能的树。紫叶李,我认定是家树自己……紫紫的叶片,生机盎然……这是家树明朗的光晕,从树叶缝隙里透过来,正努力地提笔在给春涂满釉彩……

布谷鸟醒了,江南的山山水水,从毛绒绒的芽尖上展露笑意……家树,此时正站在南窗凝思……他带给了我满满的春意……我也有了开花与亟不可待挂果的冲动……

黄鹂,拨开了阳光的闸门……

燕子衔着春泥,把鲜嫩的词句藏进窝里……

紫叶李,躲在叶子的背面,静悄悄地酝酿着诗意的酒……那醇香在醉我……在醉读诗的心……更醉这个春天里,依然爱着诗的人们……

紫叶李的春天,是家树的春天……与百花齐艳……

三、读《开花的李子树》札记:

读家树《开花的李子树》,忽然感觉他与著名诗人张枣的《镜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张枣在《镜中》写出了一种悠长,像梅花一样轻轻落下,清软绵长的轻轻的诗意。那花瓣落地的微响,惊了心律……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谈论自己特别珍视的文学品质时,就说到了“轻"。足见这种“轻",构成文学之美的不一样的作用。其实,“轻"是一种像鸟一样的轻盈优雅,而不是羽毛那样的“轻"。“轻"的前提,是轮廓的坚定,是精神的高品位展示。

家树在这首诗里,首先把语言变得很轻盈,进而通过清新的文字肌理来表情达意,直到意义自身以同样精纯的一致性回归:南岸上的那棵李子树/想起少年的往事/花就开了,惟妙惟肖;其次,是对有微妙和难以察觉的元素,再对起作用的一连串思想或心理逻辑线索,进行诗意般地叙述,或对任何一种涉及到的高度与优雅的刻画:你也移步于他的身旁/挽着他/和他一起开花;最后是一种获得象征性价值的“轻":陌上的三叶草黄了很久/现在返青了/覆盖在上面的/是你们白白的笑容/和红红的晚霞。

一朵轻淡的白云,悄悄的溜下河,从对岸飘游过来……

四、读《沛沛老师执教涉江采芙蓉》札记: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古代的情诗,作者没有留下姓名。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简单纯粹,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阻断。当时,更由于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从句中可以领略到沛沛老师教学,十分重于“情"意的渲染与铺垫……我读后以为家树这首诗,也在“情"字上下足了功夫……他在古与今、现实与诗意中,用情之丝织出了一匹属于自己的绸缎,窸窸窣窣之声不绝于耳: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最喜欢的那朵芙蓉/却在江的那边/渉江人也是一朵粉红的莲花/在远道行人的心里/夜夜盛开……

沛沛老师对我说,更是家树独具特色营造的意境,浸润了我的心灵:芙蓉或为夫容……荷为合,莲为怜……中国的汉字里深藏着美到心碎的祝愿……

家树正站在“情"树下,向我挥手,诗意满满的……

五、读《汪勤老师执教故都的秋》札记: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郁达夫的语句一出即惊人,情真意切……美景浮出纸面,定格在心底……

诗人家树精心地用四个简洁的画面,勾勒出了汪勤老师执教《故都的秋》的妙处,依然美不胜收……

第一个画面:孩子们的笔尖,在纸间疾行:沙沙。画质感极佳,入境入情……细微的沙沙声,烘托了故都的秋意之美:浓郁、幽深、清高、净洁、悲雅,还有诗人与郁达夫共同隐藏起来的赏秋之心……

第二个画面:驯鸽从课本里掠过,却传来翅膀触碰青天的飞声。多么精妙的诗句,它是整首诗的“诗眼"。驯鸽的翅膀,同样在子夜时分,在书房柔和的灯光下,触碰到了我的灵魂……那“飞声"断断续续,始终余音不绝……

第三个画面:太阳沿着窗格,灿烂的笑着……秋意:气爽神清……拟人的表情,让教者、学子、诗人、作者在时空的精妙处相融……美:融化了所有的人……

第四个画面:香山的枫叶,红的不行。此诗句,意味深长……我真的掉进了家树营造的诗美之中……

六、读《凤飞老师执教荷塘月色》札记: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读家树的这首诗,又让我回到了学生时代。徐德明老师在课堂上,对“荷塘月色"的侃侃而谈与细腻讲解,依然历历在目,我的心里也颇不能宁静……

特别读到:“朱先生心里有三口荷塘/又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一口塘/在那里,存放/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深感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我的荷塘呢?我的梦想呢?是否依然藏在莲花深处……

这首有点口语化的诗作,灵感来自于凤飞老师教学的课堂,来自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来自于诗人对美的感悟:曲曲折折的荷塘/薄雾浮起的荷塘/叶子出水很高/月光在叶子和花中荡漾……

荷香阵阵,斗转星移……我们的小舟,都将驶向自己的荷塘里……

七、读《丁晗老师执教荷塘月色》札记:

跟上一首“荷塘月色"相比,这一首诗更着重于情绪的渲染与画面的交融。

我迫切希望与这首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为身临其境,是读诗的捷径……

叶子和叶子肩并肩的挨着,静静等着微风拂过。思绪在叶底下穿行,一道一道凝碧的波痕……静水开始流深……我极欣赏这句“静水开始流深"的韵味。既然是“静水",又如何去“流深"呢?这就是精妙,情景交融,表面风平浪静,水下风情万种……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层层的叶子中间,老师是一朵好看的荷花……这里是在活化意境,让现实里的画面与文本《荷塘月色》中的画面交融共生……诗意,于是开始升华,家树用一根魔棒,点醒了文中沉睡的月色与人……

八、读《董纯老师执教归园田居》札记:

我写过一首俳句:亭亭玉立菊/活色生香篱园住/南山雾中出……这是读《归园田居》后的学句,只能表达读诗时的一种心情,严格来说算不上是诗句……

而我读家树的诗,却被许许多多的好句子所触动:

1、“篱笆墙里种满了菊花/飞鸟结着伴回家/山气晚上最好/暧暧的村落/只不见了当年依依的墟烟":思古览今,诗句里流露出了某些淡淡的忧愁……农耕文化的稀释,导致乡愁的叶子在慢慢卷枯……炊烟袅袅升起的画面,再也难以找寻……

2、“那是一座怎样的南山/让陶渊明守望了一生/采一朵菊花/那山也会不经意闯入眼帘":这几句的精妙就在于,守望一朵秋菊灿烂的光泽,就是在固守南山的高隐,更是在固守诗人自己人生骨质的灵魂……

3、“中国的诗歌里/山水开始有了温度/田园竟然可以守拙":读到此处,我想到了一句网络热语,“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是因为山水都有了温度,田园便自然而然地有了诗意,才能滋养出中国式的人文精神……

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陶先生眼里饱含泪水……那泪珠里,一定映衬有家树和董纯老师苦苦追寻的影子……

九、读《那是一只多情的鹧鸪》札记:

鹧鸪,作为一种意象物,在古诗词中被赋予了多重含义:

1、离绪:通常渲染惜惜离别之情。如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2、悲情:化悲切之声,寓艰难时境。如清代尤侗《闻鹧鸪》诗云:“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鹧鸪声里,陌上行人前路无测,凄苦之绝境可见一斑。

3、悲凉:古诗词中惯用“鹧鸪"这一意象,隐喻悲凉之心境。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读此诗句,悲凉之意,爬满背脊……

4、爱意:因鹧鸪极喜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如唐代刘禹锡有《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借鹧鸪之和鸣,衬“相欢不见心落寞"之愁闷"……

5、相思:离别之后,情至所致,相思油然而生。如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和,郎从何处归?"闺中女子,思念远方情郎之苦,含蓄而致韵。

而家树的诗,一开篇即以鹧鸪的啼鸣,为满天的霞色配音:“向晚,彩霞满天/窗外,鹧鸪声声啼唤",诗人把鹧鸪幻化成了思乡之魂,开门即见“声色",先声夺人……却又声色交融。“鹧鸪"之象,于是溢出了淡淡的亮色……

“就是这只多情的鹧鸪/曾在雨昏青草的湖边/黄帝陵里啼着/啼唤在唱尽新词之后/映树红窗"。这几行诗,拓展了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意境,自然精妙……

最后两行:“向晚,江城正愁余/鹧鸪声声,唤我归去",家树用乡愁的魂,活化了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诗意……心已思归,活灵活现……

鹧鸪之声,伴楚客天南;鹧鸪之声,弥漫了宫院;鹧鸪之声,飞越了千山;鹧鸪之声,飞越了万年……

十、读《一群站在水边的芦苇》札记:

我在静静地读家树的《一群站在水边的芦苇》,同时在慢慢地思考:思想的水彩,吻着笔的黑唇悠然自得,所有虚伪的目光,望着芦苇渐渐苍白……水鸟翩翩起舞,斜剪芦苇,芦絮飘逸如故……

我依然在默默地研读:“一群芦苇立在水边/一群脸色蜡黄的芦苇/立在水里也是立在岸上/骨子里总透着一丝倔强/立在岸上也就立在风中/立着天空就会很蓝"这一切都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痛……

家树的诗,在牵着我思考:人性的脆弱和智慧,在不知不觉中,正浇灌着一群高贵而迎风摇曳的芦苇……它翠绿的叶片,呈奉着露珠晶莹的肉体,折射出星光和阳光多姿多彩的灵魂,而那飘逸的芦絮怎能承受生命之重呢?

我的灵魂在尝试站起:首先在芦苇旁砌屋,在清风悠悠中,去叩月下谁的门……鹤影清瘦,破长空,衔芦苇的风声常鸣……左脚在鲜花的门口,右脚在绿叶的门口,果实是谁的终生所求?时针、分针、秒针指示着生存的一瞬,什么能指向永恒?我以为家树诗句中,芦苇叶片在风中颤栗的冷静,即是刹那的永恒……

我渴望被家树诗中的几株芦苇搀扶,让心在高远的天空里升腾……我更愿意蜷缩为他诗里芦苇的根,深扎到水底的淤泥里,留住那些平常的绿,在寒冬里垂首于心……

(心亦,本名:陈治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安徽省散文诗创委会成员。先后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人民日报·大地副刊》《青年文学》《扬子江》《绿风》《诗潮》《中国诗人》《安徽文学》《清明》《上海诗人》《山东文学》等全国三十几家报纸刊物发表诗(散文诗)600多首(章)。

出版诗集《初始卑微的颂》、《唤醒耳朵的颂》等两部;散文诗集《林子里的含羞草》与《雪:破碎与断翅》两部;诗歌体长篇小说《隳突》一部。有近百首诗(散文诗)入选《全国年度诗歌选》《安徽文学年鉴》《全国年度散文诗》等多种选本。)

新闻推荐

安徽报告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

星报讯8月20日,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最新疫情,2020年8月19日0~24时,安徽省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境外输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有...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夜读“家树” 屏气凝神 读李家树诗之札记 ● 心亦)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