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大热的青春题材电视剧《二十不惑》在直面成长的同时,也被称为是一部“年轻人的职场图鉴”。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与从业经历,凭借着大学专业知识与一腔孤勇,很多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在困惑与成长中完成了从职场菜鸟到职场新人的蜕变。
近日,记者对话初涉职场的两位年轻人,听他们诉说自己的“蜕变经”。他们中,既有尚在就读的大学生,也有今年刚刚毕业的学生。社会与人生对他们而言是崭新的,也是充满挑战的!
看到短板学会成长
出生于1997年的刘宇红,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2017级新闻学专业。今年夏天,这个有想法有魄力的姑娘,和同学一道,前往陌生的城市——杭州,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实习。“当时是在BOSS直聘上看到的招聘启事,对方招新媒体运营的品宣专员,我觉得与我的专业也比较对口,就去面试了。”在与对方公司的HR面试与沟通后,对方考虑到陶宇红尚未毕业、只是实习,就将原先“4000—6000”元的薪资降到了3500元的水平。即便这样,刘宇红还是开开心心地入职了,对她来说,实习的意义更多是在于学习和尝试。
进入公司,刘宇红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工作,并不仅仅是运营公众号。“除了公众号的排版编辑,我还要负责头条号、百家号的运营、论坛的发布,以及海报和朋友圈文案的设计和策划。”刘宇红告诉记者,公司运营的公众号一周需要发一次,每次需要发布两到三篇文章,自己编辑排版后,首先要交给经理和总监审核,审核通过才能发布。由于大学期间,她曾经运营过公众号,所以这对于她而言,并不算难事。但是,很快刘宇红还是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短板。“比如说做海报,我PS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只能借助一些网站来操作。”她坦言,这是她今后需要去强化的一项专业能力。
从7月13日到8月13日,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经历,让刘宇红感慨颇深。“进入公司后才发现,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必须要遵守。”在这点上,刘宇红学会了遵守职场规则与自律,也学到了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份工作使我结交了一些朋友,但是也让我意识到,职场里人际交往的法则。比如说,我从经理身上,就学到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沟通技巧和用语。”刘宇红更愿意将这些作为“情商的提升”来表述,她坦言,职场中偶尔存在的“坑”和“锅”,也让她学会了一些职场的生存之道,比如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明哲保身”。
“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发现自己对新媒体的运营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而这,也成为刘宇红实习的一个巨大收获:“我还年轻,如果不尝试不体验,可能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加适合我。而这个尝试的过程,其实也在帮助我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专业基础要打牢
作为2020届的毕业生,22岁的陶云舟今年3月就在芜湖市一家大型企业拿到了offer。她的工作与大学专业相当对口,岗位是行政秘书。与很多的同学相比,陶云舟的就职经历算是比较顺利的,成功地通过线上线下两轮面试和笔试后,她成为了班级里较早就业的毕业生。
“其实以前的暑假,我在档案馆和交通部门都有实习的经历。”在与陶云舟交流采访的过程中,这个年轻的姑娘始终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而这样的特点落实到工作中,又转变成了她的踏实和勤奋。报到就职后,陶云舟也曾面临过一段时间的不适。一方面,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无一不体现出实践与理论的差别;另一方面,她所要处理的事情,也需要她从新手出发快速熟悉。“我的工作包括文书、公文撰写、档案整理、接待、办公区域的检查甚至是微信推送和网站稿件的修改处理等。”陶云舟直言,这些略显繁杂的事务,让她在入职后得到锻炼,从而得到了快速成长。
“一开始很多事,我都需要去和领导请示汇报,现在相对来说,是越来越得心应手,工作基本都能独立完成。”陶云舟自信地表示,从职场菜鸟到入门,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没有捷径可以走。作为一名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陶云舟对自己的优劣势十分清楚。“我的短板可能就是经验没那么丰富吧,每天都要学习。我的长处可能也是这点吧,因为是一张白纸,所以能够接受新的机遇和挑战,愿意不断去尝试学习。”
经过近半年与工作的磨合,陶云舟已经渐入佳境。对于尚在校园里的学弟学妹,她也给到了自己的建议:“理论知识一定要扎实,基础要打牢。另外的话,课余时间一定要多丰富实习经历。因为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经常会询问一些和你专业或是实习经历相关的问题。无论是对于求职,还是对于个人成长,多实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从书本上抬起头,年轻人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而要翱翔于这片天,初涉职场的年轻人们给出了她们共同的答案:“首先,你要敢飞!”
记者 李婷维 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古宅大院、老城小镇、石窟佛寺、名山大川,山西是个遍地流淌着故事与风景的地方。想看看真正的“晋善晋美”吗?由安徽新...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