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近些年来,安康旅游一直不温不火。放眼之整个中国,连个影儿都见不到。纵然好山好水,美不胜收,却在中国不见一席之地。是为何因?
笔者多年来也是游历四方,去了不少地方。说实话,总是感觉还是自己家乡好,一踏入安康土地顿然感觉神清气爽,当然也是家乡情结使然。
出门在外,无论是在厚重的京城,还是闲逸的大理,总免不了和自己的家乡比比。然后再和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聊聊咱安康的好山好水,聊完了,总会有几个愣头青的朋友问我:“安康在哪儿?是贵州的么?”这让我好一阵茫然和失落!由不得把声音提高八度:“重要事情说三遍,安康是陕西的!”。正在我面带愠色的叫喊中,又一句弱弱的问话,彻底把我瞬间石化。“拜托,陕西都是黄土高坡好不好?你家有几个窑洞?”天呐!这还让人活不?有时候我也会露出不屑的表情,这帮孤陋寡闻的家伙。可是时间长了,这样的场合多了,我也渐渐不再不屑一顾,而是冷静反思,是何原因?
世界这么大,安康却是唯一的。以前是我们的经济落后,又处在秦巴山区,无人知晓安康也是自然;如今安康的经济貌似某些指标都跑到了前头,龙舟节也举行了好几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开始重视宣传安康山水。再加上李总理来安康视察,寄语“秦巴明珠,生态安康”,让安康一下子多出了许多好山好水,风景区也是如雨后春笋,一时间打生态牌,搞旅游产业成了热点话题。
无论是官方主流媒体,亦或是民间各种美体介质铺天盖地都是推介安康的好山好水。各县区也都竞相打造山水旅游,上马的景区也是层出不穷。当然这也是好事情,至少大家关注旅游的积极性高了起来。
现在最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更是了不得,图文并茂,足以震撼心惊肉跳的山水景色宣传微文,令人目不暇接。
晨曦中的山水、薄雾中的山水、夕阳下的山水;随着季节轮换的不同山水景色,可谓是美轮美奂,让人顿然感觉生活在美景之中。看了这些美文美图,可以自豪的说“安康山水甲天下”了!如果这样来认为,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桂林山水、凤凰古城、永定围楼、庐山瀑布依旧游人如织,而我们如此美轮美奂的安康山水却引不来万千游客?
探究其原因,本人分析不外乎有三方面原因:
一、宣传山水无特色,通过摄影师的镜头仅仅是美景而已,这种专业审视山水的方式与芸芸众生消遣性的生活方式角度不能重合。人人都成为摄影师是不可能的,那么我来这里做什么?
二、欠缺根植于安康山水里的人文底蕴,比如我们去了桂林山水,就会想到刘三姐、阿牛哥;去了凤凰古城就会想到沈从文的《边城》以及沱江两岸的酒吧等等,到了安康来旅游,我们会想到什么?有什么值得不同心态的游客流连忘返?安康的文化底蕴是什么?是怀让大师?是汉调二黄?是龙舟?还是蒸面芝麻馍?抑或是其他美食?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三、我们缺乏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急功近利思想太严重,人人都想圈一处山水,就想赚个盆钵满溢。利的思想太重,无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最搞笑的是,走到哪里都有漂流、瀑布,再摆几件农耕用具,这就成了一处景观。你不考虑游客智商,也该考虑自己智商,千篇一律,无甚新意。再加上各自为政,大搞愿者上钩,这是问题症结所在。
基于以上所述,虽然并不完整,但是至少反映了安康旅游当前一些现状。而我们还在一味的宣传好山好水,兴许正应了某个名人说的:“好山好水好无聊啊”,倘若是这样子结局,是不是有些哭笑不得?
所以我建议,挖掘与培育安康山水的人文底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幸的是,安康旅游一直不懈努力,特别是秦巴君走马上任,加速推动安康人文旅游的发展。
但是仍希望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做足人文比修建一些亭台楼阁更重要!安康无论从“武王伐纣,牧誓八国”还是“禅宗祖庭怀让大师”抑或是汉水流域三国文化、移民文化都值得深度挖掘,只有人文复兴,安康旅游才有可能复兴!当前一定要统筹各部门,整合资源大力发掘安康富有特色的人文荟萃,提升安康山水文化,来回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安康旅游前途定会一片光明! 城乡经济论坛
新闻推荐
通讯员李锦涛周耀伟近年来,安康信合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以“平安单位”创建为载体,以安全基础达标和技防系统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坚持“积小安、促大安、保稳定、...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