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
(图一)
(图三)
乾隆四十八年的安康县地丁银执票
笔者于2008年收藏较早的一张票证,是乾隆四十八年安康县正堂发给花户唐朝林缴纳地丁银的执票(见图一)。该票显示该户缴纳地丁银四分三厘。
“地丁银”是清朝实行的一项重要赋税制度,也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康熙年,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人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摊丁入亩的原则是由地起丁,田多丁多,每地赋银一两,摊入丁银,最低的省份为一厘至二钱不等,最高的省为二钱至四两五分三厘不等,一般为一钱至四五钱不等。
在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清王朝,这种赋税制度使统治者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减弱。按田亩纳税,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在法律上不再纳税,赋役不均现象有所缓和。
一张珍罕的咸丰年纸门牌
这张票据,是咸丰七年二月初十日安康县衙发给沈桑铺唐济湖的纸门牌(见图二)。
该门牌高25厘米,宽32厘米,棉纸、木板刻印。上首印:门牌,右首起印:安康县正堂为保甲事今给发门牌一张交该花户将本住址姓名籍贯亲丁男女大小年岁生理及同居之本族外姻朋友雇工雇妇使女邻佑人等逐一明白开载实裱木板悬挂门前毋得一名遗漏致千查究须至牌者
一户 沈桑 鋪 下牌 第 二保 第 五 甲
第 四 牌第 十 户住 水泉沟
唐济湖 年 卅四 岁原籍长沙府宁乡县人 务农 生理妻张氏年卅岁
长子 福喜年十一岁
次登喜年八岁
胞兄 济海年卅八岁务农 生理嫂陈氏年卅四岁
胞姪 福保年五岁
再喜年二岁
左邻空右邻 唐永贵 乡约黄光熖 地方张荣栢
保长石棠让 住张四营 甲长李永华 住 铁山沟 牌长沈钉贤
咸丰七年二月 初十 日
——本户不许容留面生形跡可疑之人如有匪徒持强估歇者许密报牌甲长即时掩拏容留不报以窝匪治罪
——本户遇有追捕贼匪之事除老病妇女外其余丁壮一体合力相帮如有不遵牌甲长禀官责惩
——本户敢有忤逆奸拐窃盗赌博酗酒打架结盟习教不清等事许户内出首牌甲长禀官究办通同容隐查出连坐
——本户他徙即将门牌缴销如添丁进口事故出外随时报明牌长添注删除违者责处
以上各条务听保长约束牌甲长劝诫共为善良特谕
中部加印朱红色文:本县捐助不许需索分文
左上部盖有朱红色安康县印一方。
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咸丰时期,安康县设东西南北四乡24铺,沈桑铺属北乡五铺之一,即现在的大河沈坝一带。
门牌是我国宋代开始实行保甲制度国家加强地方治安、管理户口的一项措施,由地方政府发给居民的户籍凭证,它类似如今我们使用的户口本。纸门牌要求粘贴在木板上悬挂于家家户户门口,便于官府稽查。
清王朝建立后,于雍正十一年,门牌制度即在福建推行。清政府规定:每户由该地方官岁给门牌,书家长姓名,生业,附注丁男名数。出注所住,入稽所来,有不遵照编挂者治罪。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限年更代,以均劳逸。此后,清政府针对不同人群陆续颁布各类入户的不同规定,资料显示除新疆、西藏情况不明外,门牌基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咸丰、同治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曾迫使曾国藩等清朝大员更加重视门牌保甲制度。当时门牌保甲制主要功用是临时服务于政府平定叛乱和加强治安目的,使叛乱者及其余党无处容身。
门牌制度是通行于地方、关系民生的一项重要制度。但这一制度的推行,也很难摆脱胥吏的影响。有时门丁、书差、保长发给门牌时每张强索银钱。后来有些地方政府就在门牌上加印朱文:本县捐助不许需索分文(笔者这张门牌上即印有此类文字)。
到清末民初时期,地方自治运动兴起,门牌制度与闾邻制和新县制相结合,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门牌保甲制度的意义和政策规定来看,清代地方民众的生活及邻里间的关系与朝夕悬挂于门首的门牌密切相关,它是考察基层社会日常生活的重要参照物。
星移斗转,这张较完整而经过百余年沧桑岁月洗礼幸存的清代纸门牌,由于它填写户主及相关情况具体明确,此类门牌虽在全国均有发现,但许多系空白未填门牌,所以这张就显得尤其珍罕。它是研究安康清代中后期社会、历史、法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一份清朝道光时期的行医执照
三年前,有朋友因本人收集研究地方史料,惠赠了一份清道光二十三年行医执照(见图三),其内容为(标点为笔者加):
陕西省兴安府安康县医学行刘,为给发执照事,照得沈桑铺医生一名:阳青和。查得明白脉理,颇通药性,具结注册恳领执照等情,到学合行照给该医收执,嗣后凡遇病症,务宜细加调治,按脉定方,无得肆行,谨守条规,钦遵法律。毋许妄为滋事,籍照生端,以致于咎末便须遵此照毋违。
右仰医生 阳青和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县医学行
上面加盖安康县医学之钤记长条朱印。
此照为皮纸深蓝色石印,空地点、姓名、年月日为毛笔黑色填写。从执照内容研读可知:一是道光时期在安康行医须由医生申请领取行医执照;二是要经过安康县医学行调查其医生的真实水平后方发给执照;三是执照上印有基本行医要求。
(所刊图文均为原创,转载需经作者同意。)
票证话安康
□ 特约撰稿人陈荣临 文/图
陈荣临,男,供职于安康市供销社系统。安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金州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有30余幅中国画作品参加省以上展览或获奖。先后在“星星诗刊”、“绿风诗刊”、农民日报、工人日报、安康日报等发表诗歌作品百余首。1986年撰写《安康县供销合作社志》时起,先后深入全市各地征藏、收藏清代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具有鲜明安康地方特点的各类票证百余种近万枚(张),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金融、文化、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研究安康社会经济沿革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佐证。现刊登出来,以飨读者,并供学者研究参考。
新闻推荐
汪忠平/图□李志安晨刊论坛有一种孤独就做垂纶,有一种美丽叫做钓鱼。钓鱼是一项放松心情、消除疲劳、修身养性、充满乐趣、有益健康的活动。面对大小水面,手持鱼竿,静心观漂,收敛杂念,自成一趣。鲫鲤...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