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安康新闻 > 正文

絮语中的故土、往事和情怀

来源:安康日报 2016-05-19 22:21   https://www.yybnet.net/

三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 陈亮

英国诗人奥登在《诗人与城市》中说到这样的意思:就理想的状态,诗人必须有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决不牵涉到语言运用。在奥登看来,写作者的工作应该和他的写作志业分开。写作只是他人生中无用的部分,不和现实功利相关。读刘建明的散文集《心中的太平河》时,我想到了奥登的这番话。刘建明不是一个职业作家,他的工作与文学、与语言运用没有什么关联。文学于他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然而在《心中的太平河》中,他写出了纯粹的文学。

如果不是在序言和部分文章中读到刘建明关于工作的一些记述,是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曾是一名地方主政者的。刘建明的文字毫无官气,也毫无公文气,全然是文学的表达方式。也或许,正是因为刘建明的职业与文学无关,他不企求在文学上收获名声,取得利益,文学于他是一种自发的无关功利的表达方式,甚至可以说,他在文学上缺乏“追求”,因此他才能抵达一种自在表达的状态。

对一些在文学上有追求、有野心的职业写作者来说,文学可能是“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而对刘建明来说,他的功业在带动一方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中实现,文学更是一种业余的精神活动,是个人感悟、回忆、情思的出口。文学于他看似是随性而为的小事,实际上,这种真诚的、个人化的表达恰恰契合了文学的某种内在要求,文学这种小事也成为他灵魂世界的大事。

刘建明的散文有一种絮语的风格。他的文字不华丽、不张扬,不多加修饰,绘事后素,返璞归真,读之仿佛在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一些造诣不高的写作者,下笔往往着力过猛,对自己的笔下之物加以夸张,也对自己的情感加以夸张,喜欢多用修辞,炫耀文字的精彩之处,生怕别人看不到。这样往往适得其反,让文章远离了自己真正要表达的东西。文字的更高境界是:辞达而已。辞达不是文章的起点,而是文章的终点。用准确的、生动的词语和句子说清想要说出的话,呈现想要呈现的事物,文章也就完成了。刘建明笔下的文字,达到了这一境界。

他的许多文字,平淡中有奇崛,耐人回味。比如在《心中太平河》中,他这样描写太平河:

太平河在坝河的上游,它的源头是化龙山脉的斐河、韩河、东沟、西沟、大溪、小溪、白水、黑河。这八条秀水在白果坪又呈八字形汇集成河,称之为八道河。八道河一出白果坪就跌入鸡冠峡,从此就一直穿行在三十里崇山峡谷之中。虽然山势陡峭,落差很大,但八水不改本色,无一丝混浊与放荡,倒像怀揣着憧憬和期盼的少妇,急切地赶往山外去探望夫君,……八水一到广佛寺,顿时豁然开朗……一河两岸是万亩肥沃的水田,与层层梯田相连的是青翠欲滴的茶园,这就是号称“一长安二太平”的太平坝子。

短短二百来字,就把太平河的来龙去脉讲述得一清二楚,仿佛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一幅太平河的流域图。

在刘建明的这部书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故土安康的。刘建明抒发对故土的情谊,不是用热烈的告白,也不是用绵长的倾诉,而是用对故土风物的描写,对故土人物的记述。调门的高低并不能体现出爱是否深切。爱一个人要了解和熟悉他,爱一方土地也要了解和熟悉它。说出一条河的名字、一座山的名字、一条街道的名字,比用一首形容词堆砌的赞歌更能表达对故土的爱。在刘建明的笔下,他对故土的爱不是空洞的,而是及物的,是关于那些山、那些水和那些人的。这就让他朴素的文字有了打动人的力量。

再比如在《山乡的年》中,他这样描写冬天的茶树:

走上大路,天地就比山里开阔了许多,厚厚的雪把坡上的茶树压得实实的,远远望去,就像一群一群肥肥的羊在低头吃草。

在《下安康》中,他这样描写晚饭后聊天的女人们:

最热闹的还是晚饭过后,在那一溜摆开的十几张晒席上的媳妇们,像滚热的油锅里撒了一把盐,叽叽喳喳地简直要把整个蔑梁抬起来。

把顶着雪的茶树比作肥肥的羊,把女人热闹的聊天比作油锅里撒了一把盐,形象、新颖和生动,读之让人感觉如在目前。这种比喻方式,类似朱自清所说的“远取譬”,把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作为本体和喻体,取其神似,一下子抓住本体的特征,让它凸显出来,给读者耳目一新的印象。这样的文字,近乎于诗了。

这部文集中还有一些对青少年经历的回忆文章,如《少年孤旅》《十九岁》《岁月的留影》等。可以看出,刘建明青少年时代是颇经历过一些波折的,他串联过,当过兵,做过工。但他对往事的回忆,并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炫耀某种经历,也不夸大其艰难曲折,而是如同与老友叙谈,云淡风轻中是对人生况味的体会。保存一份记忆,凝固一段往事,这本来就是文学的题中之意,这也是写作者幸运的地方。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作为读者,我们往往并不认识作者,不了解作者是怎样的人,不知道文与人是否相符。但读者总能通过文章想象出一个文章背后的作者,这可以叫“文见其人”(不管通过文章见到的这个人是不是作者的本来样子)。刘建明的文章,写的是故土、往事,也有他工作和游历的见闻。读这些文章,还能让读者看到一个人的情怀。

刘建明对故土、往事念念不忘,他应当是一个念旧的人,重感情的人。散文集中许多文章,写到过去的同学,写到同事,写到乡下的百姓,写到早餐店的小贩,都带有一种温情的底色。他的文字淡定、从容,又处处透着谦和,似乎要邀请读者坐下,一同品茗细谈。这部散文集的序言,由作者小时候的老师纪亚莉撰写。不以序言来装点门面,而是以序言来作为师生之间的又一次心灵沟通,作为对老师的一次致敬。这份情谊让人动容,这也可成为一段佳话。

尽管读者并不认识和了解现实中的刘建明,但通过一本书结识这样一个亲近的朋友,看他在纸上的絮语,已是一件不错的事。

(作者系青年批评家,文学博士。供职于北京某媒体。)

新闻推荐

在希望的田野上

收获的喜悦晁起摄园区旅游热晁起摄耕耘希望王拥摄定格瞬间陈均威摄满载而归陈均威摄编者的话:市农业局、安康日报社、安康摄影家协会近日组织摄影爱好者走进汉滨区忠诚、惠盛、阳晨现代农业园区,用...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絮语中的故土、往事和情怀)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