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荣临/图文
多年前,笔者在参与撰写《安康县志》初稿“商业”部分章节时,到汉滨区大河一带搜集资料,于一农户家收得一张安康沈桑铺聂恒兴号纸币(如图)。
此纸币为竖印票,高21.5厘米,宽10厘米,厚纸。正面单深蓝色,上顶部印双旗桃花图案,其余为竖长方型内印各种人物、几何边花装饰图案,中间留白处印有:安康沈桑铺 聂恒兴号 字第 号谨防假票夜不发钱 凭票发铜元钱壹串整民国 年 月 日票背面单色土黄,上顶部印:聂恒兴号,其余为竖长方型内印西瓜图一圈及大象、几何装饰图案,中间留白处印有:安康沈桑铺码头 壹串文。
据史料记载,安康通行货币,秦汉时主要为半两、五铢、大泉五十、大泉十五、刀币等;唐代为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铜钱;五代至明清主要流通宋元、淳化、至道、皇宋、宣和、洪武、嘉靖、万历、崇祯、乾隆、嘉庆、道光通宝类铜钱。同时,官方以银锭为主,计有五两、十两、五十两。光绪二十四年,安康设富秦钱局发行纸币作为流通于川北、鄂西的辅币,也流通少量铜元。
民国前期安康流通货币以银元为主,铜元、锞币为辅。随着商业日益兴盛,安康至汉口商贸兴隆,水陆车水马龙,银元、铜元在交易中携带不便,各种纸币便盛行起来。第一个盛行时期是民国初安康商号与汉口商号之间流通的协议“汉票”,由于信誉高,风行一时。第二个盛行时期是安康富秦钱局于民国十年前后由于银根储备空虚、通货膨胀关闭后,安康金融群龙无首,私票泛滥,当时官办当铺印制“裕通便民质”,以500一串油布钱票兴盛一时。第三个盛行时期是民国十五年,由安康商会出面整顿币市,在政府支持下限期收回各种私票,发行一串、二串、四串、五串钱票流通于市。
笔者收藏的这张纸币,由于未填写日期难以准确断定流通时段,但从币面上显示的信息:(1)币上印“安康沈桑铺”,地域性明确(安康县在清嘉庆时设南北东西四乡二十四铺,沈桑铺为北乡五铺之一,民国前期延袭清制。沈桑铺位于现在汉滨区大河沈坝一带);(2)币上印“聂恒兴号”,显示商号名称;(3)币上印“码头”字样,似与水运交通关联。从上述三个特征分析:这张纸币既有民国初“汉票”特点,又有民国十五年安康商会指定钱庄发行的一串钱票面貌,但笔者倾向于属于“汉票”某个种类。
票证话安康
新闻推荐
安康技师学院欢迎您免费入学专业任选实践教学保障就业开设专业:中式烹饪、风味小吃、美容美发、化妆、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电工电子、电气焊、特殊工种特殊设备培训考证、...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