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杨继云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认识的加深,预约咨询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但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知道并不是每个咨询都适合自己的重点咨询方向。在推掉了三个预约后,我也对与这三位来访者的互动进行了一次反思与觉察。
第一位预约的是A先生,电话那头他表示是我某位朋友的熟人,通过这位朋友打听到我的电话。“请问您贵姓?”我问。“我姓x,比你大,你可以叫我x……”没等他的“哥”字出口,我立刻接过话:“x先生您好!”作为心理咨询师,从来访者第一句话,已经初步判断出A强大的控制欲。这里所说的“控制欲”,指的是我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时时刻刻对外在所有一切进行控制的内心需要,而这个“控制”往往也是很多矛盾形成的原因……A说他与儿子之间关系恶劣,想和我聊一聊,帮他出主意怎么改变儿子的行为。我表示理解他作为爸爸的痛苦,如果确定是孩子的问题我需要见孩子,但需要孩子本人也有意愿解决最好。晚饭时A又打来电话,说想请我吃饭顺便和我聊聊。我向他解释了心理行业的基本规则,一、心理咨询师不能接受吃请,如果他想好解决谁的问题了,可以在上班时间来咨询,但是需要预约。二、我只做青少年的问题,如果是他本人做咨询,我会给他介绍合适的咨询师。
第二位是B女士,一位30岁男性的亲戚。B女士说这位亲戚有轻微心脏问题,几乎不影响任何生活,但是亲戚因此而自卑,已经几年不愿出门,不工作,家里介绍女朋友也怕对方嫌弃不愿见面。该男性的父母已经放弃再不管他,只有B女士的话还能听一点。交谈中,B女士表现出对这位亲戚的母性关怀和疼爱。当得知心理咨询必须是来访者到咨询室进行时,B女士提示亲戚根本不愿外出,自己愿意增加费用请我去家里给这位男士咨询。我告知她这是违反国家有关咨询设置的,这样做并不利于她这位亲戚问题的解决。如果她亲戚本人有解决的愿望效果会更好,到时我可以请其他咨询师接手,因为成年人咨询不是我擅长的专业方向。
第三位C女士也是通过熟人关系找到我的电话,说是夫妻关系出现危机,想让我给她老公做咨询。简单沟通后我大概了解了问题的缘由,知道了她描述的老公在生活中某种“不讲理”的表现,同时也观察到C女士在危机中几乎完全觉察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归结外因。秉承咨询师的中立原则,我没有直接指出C女士的错误认知,而是建议她和丈夫一起做家庭治疗,并告知:如果她们俩都愿意,我可以推荐给更符合这个领域的老师。C女士坚持觉得我就非常合适。在谢过她的信任后,我再次明确表达:这不是我擅长的方向,只能转介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个人,三个不同的背景,却“陈述”着共同的潜意识(内心)需求——控制!
生活中的“控制”有善意的成分,比如家长要求孩子讲卫生、按时休息等等。但也有潜意识是不尽合理的,比如出了问题推脱责任的想法等等。当然,这种情况来访者自己也未必知道。比如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当来访者一旦面对能够帮助自己的人时,最本能的反应就是控制住对方,并把“责任”推给对方,因为这样可以减轻自己心里的压力。这种潜意识控制会通过“建议咨询师怎么做”来完成。
比如:A先生“需要”我转移他儿子对自己的愤怒及咒骂;B女士“需要”我接下她们家庭中的负担——那位30岁的亲戚,甚至入门来带领他出来,解除家庭压力;C女士“需要”我替她去劝说她老公,好便于缓和老公和她之间尖锐的冲突。当然,这些潜意识的活动,也许都是她们不知道的。
作为一名咨询师,在此时就需要有良好的洞察力和职业素养,才能觉察来访者语言背后潜意识的心理动态,并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核心问题。
在这里,我意识到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节制原则”——节制的原则是一种警告,警告咨询师要善于觉察自己,时刻掌握自己助人的使命和方向,不能因为受到了别人的需要而“自恋”,从而出现过分地满足来访者的所有或不合理愿望,最后造成无法真正帮助到来访者的局面。
通过对这几个案例的思考,我觉察到咨询师一定要先把自己内在“修整”好,才能真正帮助到来访者。人类的思考有感性和理性的,感性用来直觉,理性用于讲道理。感性是先天和潜意识的,理性是后天教化形成的。感性不能成为理性的跟班,只能让理性成为感性的秘书。
杨继云:安康市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人社部心理咨询师培训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动力沟通员,陕西省慈善协会心理援助中心安康分中心主任,安康义工联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共青团安康市委12355青春热线特聘心理咨询师。
新闻推荐
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