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杨继云
做这样一个题目,是高考、中考刚刚结束,成绩自然有好有坏,也自然依据成绩的不同,几家欢喜几家忧。
那么父母们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这可能是一门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学问。
当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因为之所以这样,我想和成绩好→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这个模式化的思维密不可分。可我们无法掌握的一个人生现实是:人生是一个无法彩排的剧场,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学习成绩这个问题上,一些孩子自己也无法承受成绩之压力,从而出现情绪异常。所以从大的方向上我们父母作为成年人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千万不要等悲剧发生了后悔晚矣。
如果孩子带回的成绩单不理想,请不要唠叨、讽刺和挖苦。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没有考好,自己本来就很难受,如果家长因为望子成龙心切,当孩子分数不理想时就怎么解气怎么说:“榆木疙瘩脑袋!”“一样的脑袋,你怎么就这么笨!”……我们想想本身就心中忐忑、内疚的孩子有多难受吗?
可能有看过专栏的朋友会说:“杨老师,你说话不腰疼,你家孩子考差了你会怎么样?”是啊,事情放在谁身上都不会很好受,但当我们不好受时怎么做——却是一个成年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记得当我家孩子四年级时,第一次数学没有考好哭泣地告诉我,我想到的首先是如何安慰她的情绪,在她的情绪稍微稳定后,告诉她:“妈妈恭喜你遇到人生的第一个挫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连一次考不好都不能面对,以后怎么面对人生的坎坷。”这么做的合理性在于孩子在面临挫折时,至少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而不是被全世界抛弃的雪上加霜。
一般来说,当孩子经常听到父母的讽刺训斥,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加控制的过激言辞很可能更会把孩子越推越远。尤其是父母如果经常用最“致命的伤害”话语,如:“你总是……”“每次你都……”这样永久性的词语否定孩子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内化为对自己否定的信以为真——“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我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我是一个成绩差的孩子”等。用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父母给孩子脸上贴了个标签——你是一个没用的失败者。
有的父母说,批评孩子的时候他们的样子根本就无所谓嘛,油盐不进!可是,儿童心理工作者观察就发现,那些看起来无精打采、自卑内向的孩子,多数是在否定和被批判的环境中长大的。表面上看他们对父母的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其实这种内伤是被他们埋藏在了心里,而且很难医治。
所以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多用“暂时的”“这一次”等词语来想办法消除失败的心理暗示,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面对,也许对孩子来说更为有益。
同样的,如果孩子带回一张还不错的成绩单,也别忘了鼓励。您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奖励,或者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孩子的自信心和父母赞赏给予的内心安全感是密不可分的。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无视孩子的成绩,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二、反复给孩子唠叨不要骄傲、成绩只代表过去等大道理。三、喜形于色,“纵容”孩子的骄傲。四、给孩子暗示“只有成绩好了爸爸妈妈才会爱”的条件感。
杨继云:安康市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人社部心理咨询师培训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动力沟通员,陕西省慈善协会心理援助中心安康分中心主任,安康义工联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共青团安康市委12355青春热线特聘心理咨询师。
新闻推荐
市政府近期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安康市企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安康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暂行)》,其所释放的政策红利让企业和科技人员都为之振奋。相信随着...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