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双
七月的安康城,一场雨水浇灭了蒸腾的热气。还未到下午3点,汉滨区兴安西路的市图书馆门前人声嘈杂,陆续有人在脚地上跺脚,抖抖伞上的雨珠,
朝图书馆二楼的会议室走去。
王蓝匆匆吃过午饭,就带着她的两个“父亲”赶到安康市图书馆。尽管距离“安康人周末读书会”正式开始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会议室里已经围坐了很多前来参加读书会的读友。因为要现场分享读书心得,他们正在埋头翻阅这一期读书会“约读”的书籍。
下午3点30分,在会议室内,50多名读友已经有序落座。凳子不够,工作人员就临时在过道上加。本来就不大的会议室,此刻拥挤异常。
李焕龙时而看看手表,时而环顾一下到场的读者。对他来说,很多面孔已经非常熟悉。作为市图书馆的一馆之长,也作为读书会的主持人,每场“约读”活动他都亲临参加。
“本期安康人周末读书会正式开始!请大家将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洪亮的声音响起来,众人将目光聚焦在李焕龙身上。
经常参加读书会的人都知道,李焕龙有个习惯,开场前,他每次都会向大家介绍“安康人周末读书会”。为了鼓励人们走进图书馆,阅读图书馆里的书籍,在他的倡议下,安康市图书馆在2015年10月成立了这个读书组织。读书会依托图书馆“两微一站”平台提前发出约读邀请,读者按照兴趣自由选择,每周六上午9点至11点在图书馆集中约读。
“读书会坚持读四种书:中外名著、文化经典、上榜新书、地方作品。今天我们约读的还是地方文献,名字叫《秦巴魂》。先说分工,今天先诵读,每个人2分钟;然后再分享,只谈感受,每人限定2分钟。”开场白结束后,李焕龙落座,大家开始进入阅读环节。
按照李焕龙的分工,会议室里响起了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参加诵读里的读者既有来自《秦巴魂》里主人公张明俊家乡的村民,也有中学教师、社团里的朗诵爱好者,他们用声音传递真情,短短2分钟,每个人却再现了书中主人公的不同侧面,传递了自己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诵读结束后,与会读者又根据各自的阅读内容,分享了阅读感受。李焕龙时而鼓掌称好,时而妙语点评。期间又穿插捐赠图书的互动环节,整个现场,热烈而有序,每个人都沉浸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之中。
来自天柱山村的村干部唐振是第三次参加读书会。他称每次阅读《秦巴魂》,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分享环节,他将自己的体会概括成一个“爱”字,正是因为村书记张明俊爱村民,村民才拥戴张明俊。他还号召天柱山所有村民将张明俊书记的爱传递下去。“《秦巴魂》的主人公是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通过‘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村,了解主人公张明俊的先进事迹;对我个人而言,可以激励我接过张书记的旗帜,将我们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唐振说。
安康市高新中学教师王娅莉是“读书吧”的创始人。因为喜欢阅读,她也时常参加图书馆的读书会。在她眼里,读书是高雅的交往空间,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还可以找到阅读的方法和培养教师的路径。通过参加此次读书会,她说自己从《秦巴魂》这本书里学到了写纪实文学的方法。
王蓝是安康市当地一个房产公司的普通员工。偶然的机会,她在微信朋友圈知道了“安康人周末读书会”,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她去参加了一期。之后就决定将自己的父亲和公公也带到读书会现场。王蓝说,自己因为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伴老人,希望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现在每一期读书会他们都参加,而且非常积极,70多岁的人了,因为读书和交流,看上去就精神很多。”
李焕龙笑着打趣说:“两位老人在王蓝的带领下,也走上了‘革命道路\’。因为‘安康人周末读书会\’,现在他们一家人的业余生活就从父女关系变成了同学关系。”大家都被李馆长的话逗乐了,现场一片掌声响起来。
短暂的两个小时过去了,一期读书会就在书香氤氲的安康市图书馆卸下帷幕。“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安康。”如今的安康城,在安康市图书馆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下,一些读书社团应运而生。原本藏书量不到5万册的安康市图书馆,自去年10月份李焕龙发动捐书活动以来,已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接近四万册的捐书量。看着安康市在推广全民阅读工作中取得的实际成效,李焕龙干劲十足,喜在心头。
走出市图书馆,夜色即将降临。因了一场雨水的洗礼,远山清晰可见,夏风阵阵,舒爽无比。汉江边的灯火还未点燃,参加读书会的读友要在灯火阑珊之前赶回家里,继续柴米油盐的日子。然而,生活因为有了“书香”的注入,变得更加幸福、安康。
新闻推荐
记者田丕文化事业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参加市第四次党代会的代表,市文化文物广电局局长杨海波认为,这五年来,实现了安康文化蓬勃发展、全市文化民生有效改善的良好局面。据统计,“...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