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库形成富营养化有多种原因,其中普遍认为养鱼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因之一。其实不然,渔业工作者的多年实践经验得出结论:只要我们放弃追求大密度投放鱼种、大量投肥投饵的高产高效养殖,运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理论,针对产生富营养化的起源,合理放养能够净化水质的鱼类,就能净化水质,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之,不养鱼也会产生富营养化,因为水体失去了生物多样性, 这些水域在光合作用下会无止境地繁殖浮游生物,尤其入夏以后水温上升,繁殖更加旺盛,水体又不能控制它所繁殖的物种,因此,它只能产生从繁殖—死亡—再繁殖—再死亡的结果。它们的尸体就会聚集腐烂,随风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层黑色或蓝色的污染物,发出恶臭,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要维护水环境,呵护一湖或一库清水,就要根据生物学理论,有效培育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利用一物克一物、循环利用的理论,实施“以水养鱼、以鱼净水”工程,在易发生富营养化水域,适当放养能够净化水质的鱼类,合理利用生物食物链的特点养鱼,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质量。根据调研显示:凡易富营养化的湖、库主要有底栖动物碎屑和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这些影响水环境的有害物质,恰好是鱼类最好的饵料,这就给我们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理论,参照鱼类食物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适当放养一些能够循环食用这些有害的杂物碎屑和浮游生物的鱼类。
科研试验证明,在湖泊中放养滤食性鱼类,通过食物链转化可直接消耗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以放养鲢、鳙鱼为例,每产出1公斤鱼可从水中带走29.04克氮、1.46克磷、118.6克碳。也就是说,科学养鱼不但不会污染水质,相反还可以净化水质。如放养鲢鱼、鳙鱼吃浮游生物,放养草鱼吃掉湖、库周边的杂草,放养鲤、鲫、青鱼、黄鳝等水产苗种吃掉湖、库底栖动物及杂物碎屑,充当水体“清洁工”作用,不仅清除了水中的杂质碎屑,有效循环利用了浮游生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即可达到用生物手段调控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实施“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生态养殖,既能改良水环境,阻止湖、库富营养化,又不要投一分钱饲料。每亩放200-300尾鱼种,就能亩产200-300市斤有机水产品给人们享用,每亩经济效益达千元以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从而实现人、水、鱼的和谐发展。
□ 李志安
优秀美文暨绘画大赛
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优秀美文暨绘画大赛
安康日报社 汉滨区水利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健)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长们,无须再扎堆排队了!月日,省卫计委发出通知,决定延长《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办证时限,年1月1日以后仍可继续申请办理。据市卫计委政策法规科工作人...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