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安康新闻 > 正文

脱贫路上领头人

来源:经济特刊 2017-11-20 10:28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 柯贤会

同样贫困,有的人能很快脱贫致富,而有的人却站不起来。我们不害怕贫困,害怕的是缺少战胜贫困的能力和勇气。在汉滨区坝河镇伍湾村有位被村民称为“黑人”的农民——崔世满,他自己战胜贫困后,又带领村民走上富裕路。

外出打拼谋富路

崔世满生于1972年,当时家里有11口人,困难时期,父母根本无法全部养活他们兄妹9人,父母把他过继给别人抚养,继父家同样生活艰难,供养他上完初中后就再也无法让他继续学业了,崔世满只好辍学在家。

1989年,崔世满下定决心出门打拼,新年刚过便随同本镇浩浩荡荡的打工大军,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先后辗转在建筑工地干小工、在矿山采煤、在超市当理货员、在饭店当服务员……一系列漂泊打工经历让他得出结论:只有掌握门好技术、学到过硬本领,才能找到好工作、挣到更多钱。

他认准当时比较“吃香”的汽车驾驶技术,下定决心学习,当年就拿到A照,随后顺利应聘到乌鲁木齐市公交公司,当了名公交车司机,后来又承包该公司153路和7路两条公交车线路的营运业务,从此,逐步走上致富坦途,几年下来挣到100多万元,挖到人生事业的“第一桶金”。

回乡创业助脱贫

通过数年在外闯荡打拼,崔世满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本领,积累了经验,他决定回乡创业,帮助群众共同致富。

2008年,崔世满回到家乡坝河镇,瞅准乡村客运这个“发财路”,在汉滨区政府的资助下,购买了10辆班车,聘请当地10名司机,崔世满负责总调度,组建了从安康城区到坝河的“村村通”班车,跑起乡村客车联运。7年时间,他和客运司机共安全运送旅客88万人次,方便了群众进城办事,同时也积累了一笔财富,聘请的司机们也个个摆脱了贫困。

崔世满老家所在的坝河镇伍湾村交通不便,唯一的通村土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为此崔世满多次找上级领导汇报,争取立项,并垫资投劳新修两条10公里通村水泥路,又将原来的土路拓宽硬化,使该村通村路达到3条15公里,伍湾村由此走上发展快车道。

路通了,但当时伍湾村90%以上群众住的还是土木结构的瓦房。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崔世满又在地势平坦、人口集中的公路边开挖地基,投资建造几十套楼房,凡本村贫困村民只要付成本和基本费用价格就能居住,目前该村有30多户贫困户搬迁到他建的楼房,极大改善了贫困户居住条件。

发展产业共致富

乡亲们出行有水泥路,居住有楼房,但要有长期稳定收入作保障,村民心里才不慌。

崔世满结合该村实际,经多方考察,邀请市区林业部门专家到村实地指导,确定以栽种核桃、桃树和樱桃为主,以养牛、养猪、养羊、养黑鸡养蜂为辅,成立“汉滨区鸭鸽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汉滨区桃花仙现代农业园”,组织村民到恒口、五里、河北等地参观学习种养技术,号召村民利用承包地和荒山栽种养殖,免费为贫困户发放树苗、鸡苗、红苕秧子,瓜果成熟、牲畜出栏后合作社负责联系包销,全村128户村民纷纷加入,解决了60多个村民就业问题,一个以发展经济林果园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园的绿色朝阳产业正在该村形成。

由于天生皮肤黝黑,加上大热天时成天在太阳下烤晒,崔世满几次中暑晕倒,变得更黑了,乡亲们亲切称他为“黑人”,但是就是这位“黑人”,让他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闻推荐

汉滨初中初三26班邀请知名作家王庭德走进班级作励志报告

地方网讯为了磨炼学生意志,激发学习动力,树立远大理想,学习身边典型,心怀感恩情怀,11月15日晚上7点半,初三26班班主任王勇特邀安康知名作家王庭德来到班上,为学生和部分家长作了一场精彩的励志报告,赢得...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脱贫路上领头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