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涛 通讯员 陈善刚
一场透墒雨,让秦巴山深处的汉滨区晏坝镇双涧村茶园茶叶长势更加喜人。
“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小,谁还愿意出去打工?”望着房前顺着山势依次延伸的400余亩标准化茶园,49岁的陈启春感慨地说。前些年,1.5亩水田、6亩多坡地种小麦、油菜,年成好也只够一家人糊口。自2014年8亩多土地被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统一规划建成高标准优质茶园后,陈启春依靠原来的土地,领上了“租金”、挣到了“薪金”、分得了“股金”,抛开开销,一年还能存上3万多元。
陈启春的变化,只是汉滨区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汉滨区大力推进“三变”改革、“三权”分置、“三产”融合,按照“拨改投”“投转股”“股分红”原则,以“三变”改革作为产业扶贫发展新动能的总抓手,创新资产租赁、林权入股、光伏产业、异地置业、经营主体带动、科技支撑等六种形式,使农村的闲置资源得到利用,分散资金得以整合,收入渠道来源不断拓宽,乡村自治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推进产业发展的强大聚合力,为全区脱贫攻坚、追赶超越注入了新动能。
盘活资源,让撂荒地变产业园
吉河横穿晏坝镇,在田坝处几曲迂回,冲积形成了一个面积千亩的大田坝。
站在晏坝镇田坝社区的山梁入口处放眼望去——青山环绕,茶林葱郁,公路蜿蜒,青瓦白墙的社区民居错落有致。很难想象,前些年,大量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好田好地普遍撂荒。
“三变”改革开始后,社区依照全镇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引进企业、发动本地能人大户和在外发展成功人士来社区,建设以茶叶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引进汉水韵公司建“陕茶1号”苗圃基地,引进浩龙公司发展产业示范园区,种植优质茶叶l200亩、猕猴挑300亩、花卉50亩,茶园套种甜心柿子。这不仅让田坝社区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农民得到实惠,还实现了村里主导产业的提档升级。
“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园区务工、反租倒包和同步同业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解决400户500人在园区就业,占家庭收入的50%左右。” 晏坝镇副镇长郑伦萍说,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可获得长期稳定的保底分红。按入股约定5年之后保底分红,还有10%的动态增长分红,社区入股土地经营权1500亩,保底分红68万元。
为了保障“三变”资金的安全和群众收益,晏坝镇通过资源租赁或入股的方式将“三变”资金投入企业,使用权归协议租赁或入股的经营主体所有,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镇政府统一建设加工厂房、办公场所,购置生产设备,将固定资产及生产设备以租赁或入股的方式,转让给有实力、有责任感的新型经营主体使用,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用,使用权归协议租赁或入股的经营主体所有,同步探索建立市场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利益联接机制,由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固定分红和效益分红的方式,分配红利带贫困户增收。
“责权很明晰,一旦企业关停并转,企业只需对单将资产退还给村集体即可,其他企业根据需要还可以继续使用。”郑伦萍说,目前,晏坝(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阳光讯(姜波记者张波)7月19日,由北京清博大数据平台发布的全国发改系统微博传播力BCI周榜显示:安康市发改委官方微博影响力稳...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