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的平河梁亚高原训练基地
图/文 谭海波 唐明
全年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3+2+1”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在全市交流经验,被列为22个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之一并在全国行业会上交流经验……
盘点2015年,欣喜地发现,宁陕县的经济、民生和干部作风又有了不少的新变化。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在这一年政府工作公开、民生领域创新、干部管理更加严格已经成为常态。
公开使常态经济提质增效
“已全面完成36个部门3162项权责清单的制定和公布,其中权力事项2155项,责任事项1007项;宁陕县政务服务中心已于2015年12月21日完成建设,并搬迁投入试运行……”1月11日,宁陕县政府办主任刘昌志通过“宁陕宣传”网站、微信、微博公布了年初公开承诺的兑现情况。像他一样,该县33个政府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日前正陆续“晒”出自己年初承诺事项的兑现情况,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该县以抓督查督办、问责问效为突破口,年初承诺、按月公布、年底兑现,把各项重点工作向群众公开成为一种常态。对年初确定的154项重点工作在进行公开承诺的基础上,明确每一个承诺事项的承办机构和具体责任人,形成领导包抓、工作细化、责任倒逼的工作机制,确保承诺事项件件有着落、有结果。各镇、各部门随时在政务微信群中反馈工作开展、项目进度等方面的情况,每月底前向县政府督办室据实报送当月公开承诺事项进展情况,县督办室结合督查情况进行每月通报,同时强化问效问责,并将结果纳入年度责任制考核。
主攻薄弱环节,狠抓工作落实,有力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县级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把办公会开在企业工地、田间地头,现场“把脉会诊”,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全县66个重点项目开工61个,引汉济渭等3个市考项目均超额完成任务指标,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招引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24.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5亿元,“飞地经济”加快发展,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江苏常熟宝云服饰有限公司和陕西宁陕县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首批入园。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发展市级园区3个,新建农业园区3个,发展农业合作社31个、家庭农场5个,秦岭山泉、滨海科技等5户企业进入“四上”企业盘子。
全域旅游稳步推进,全域旅游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秦岭四季滑雪馆、悠然山庄等涉旅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第四届山地越野挑战赛等大秦岭系列文体赛事,扩大了宁陕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现代林业园区发展加快,全县特色经济林规模稳步增长,新建核桃产业园1.6万亩,完成核桃、板栗园丰产管理11.6万亩,低产林改造1.63万亩,核桃产业已成为该县林下经济的拳头产业。以魔芋、天麻为主的林下种植,以梅花鹿、林麝为主的林下养殖,以大鲵、冷水鱼等为主的水产养殖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新发展林下养殖大户30户、林下种植大户110户。
公开让干部有了压力,让群众有了信心,从而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4.5亿元,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75亿元,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8045万元,增长1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769元和8193元,分别增长11%、12%。
创新使常态民生持续改善
2015年12月15日,由省委网信办组织的人民网、新华网、新浪、腾讯、西部网、陕西传媒网等22家中央新闻网站、全国性商业网站及省内主要网站记者组成的“追赶超越看陕西”新媒体采访团走进宁陕县医院,就该县与西电集团医院共建的“3+2+1”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该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创新、探索实践跨区域市、县、镇,一、二、三级医院一体化服务医疗模式,着力构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疗运行机制,在人员、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实行双向循环一体化,让当地百姓治疗少操心、费用更低,让群众充分享受医疗改革红利。“3+2+1”一体化医疗模式在全省总结推广。
据统计,2015年该县县内住院率达80.7%,与2014年同比增长6.6%,节约医保资金210余万元,减少患者支出350余万元。同时,该县对新农合部分补偿政策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门诊慢性病及单病种种类,提高了报销年限额,对报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规范,门诊统筹报销改变过去不结余不滚存模式,转变为可结余可滚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27%,群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该县在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中,在全力保障民生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举措,让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最大限度提升。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教育振兴工程,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出台了《宁陕县招聘中学紧缺学科教师实施方案》,建立了中学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有效缓解中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等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年资助大学生228人,办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418人,发放高中助学金704人次,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高考一本上线率提高9.4%。在安康市2015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中荣获初中组和小学组双冠军。
该县积极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建好创业孵化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00余万元,180余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800余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有力推进,该县69个帮扶部门结对帮扶贫困户1363户,全年实现脱贫3900人,6个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主体完工。12月下旬,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大会,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出台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向全面脱贫攻坚发起了冲刺。
该县着力完善社保政策,提高了五保、低保标准,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并轨。各类救助政策、优抚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兑现救助补助资金3680.22万元,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巩固,参保率达99.5%。县城建设“五个一”工程顺利推进,城区亮化加快实施,关口老街棚户区改造启动等一批市政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皇冠副中心镇和2镇10村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三创一巩固”工作积极推进,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严管使常态作风持续转变
2015年10月13日,宁陕县新场镇花石村村务公开栏前,人头攒动,一张《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公告》引起了村民的关注。“巡察组到了村上,我们反映啥问题就更方便了。”周边群众看了公告,拍手称快。
从去年9月中旬开始,为期三个月的一场整风肃纪巡察行动在全县11个镇、64个部门、11个省市驻宁单位相继铺开。这是该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缩影。
该县各级党组织牢牢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聚好焦、对准表、赶上趟,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严”字当头抓问责,层层传导压力,出台落实“两个责任”追责办法,追究主体责任2人、监督责任2人,有效传导了从严管党治党压力。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派直管”改革和11个镇纪委书记单设,加快镇纪委标准化建设,各级纪检工作力量明显增强。一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143件,初核134件,立案85件,结案8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88人,移送司法机关10人。
狠抓作风建设,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节点、刹歪风,紧扣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围绕违规公款吃喝、发放津补贴或福利、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12个方面的问题,采取实地检查、发票倒查、电子监察等形式,到超市宾馆、景区景点、娱乐场所以及农家乐等重点部位开展监督检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村干部操办婚丧嫁娶事宜相关纪律的通知》,制定了《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的管理使用规定》,建立了节假日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报备制度和公务车辆使用台账。全年共开展明察暗访47批次,查处违反作风和纪律规定的案件10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2人。
同时,对作风方面的典型案例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增强了震慑和警示作用。针对廉而不为问题,制定整治“为政不为”实施细则,研究支持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办法,积极加强正面引导,在全县开展以“廉政教育、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廉洁自律、群众反映”六个方面为主的“六好村”创建活动,引导基层干部廉洁履职、依法依规干事。严格落实《宁陕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部门2155项权力、1007项责任的权责清单已公布,309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中心审批,并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全程进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如今,赏罚分明和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已然形成,全县上下正呈现出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投入4.3亿元共安排矿产勘查科研等34个项目●将提交大型矿床5处中型2处银1400吨铜27万吨本报讯(记者乔佳妮)3月22日,记者从全省镇安西部整装勘查区找矿会战动员会上获悉,从今年起,陕西省将用三年时间...
宁陕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陕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