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年过年回爷爷家,我最盼望的只有三件事:一是初一早上香喷喷的饺子;二是爷爷亲手扎的灯笼;三是门前那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自记事起,我的脑海里就一直存在这样一片深邃的绿。其实这片竹林很普通,以至于我找不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词来形容它。但在一个小孩子的心中,它就是这片黄土包上最抢眼的一道风景。小时候最爱干的事儿,就是抱着一棵竹子摇啊摇,直到蹭了一身灰,直到满身竹叶,直到妈妈来骂我,我也不肯罢休。最后的最后,总是爷爷躬着腰,背着手,笑呵呵地拍拍我的脑袋:“别玩了。”我才肯牵着爷爷的衣袖回家。
爷爷总是很有办法,他能把粗笨的竹子变成小巧可爱的背篓、竹筐、茶杯垫、鸡笼,还有我最喜欢的灯笼。阳光普照时,爷爷就会把旧旧的红漆小木桌搬到院子里,长长的竹条摆在脚下,手上是我从年初盼到年尾的灯笼。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不再调皮捣蛋,花白的小狗也不再乱跑,红帽子公鸡也不再扯起嗓子号叫。公鸡、小狗和我,我们三个都伸长了脖子看着爷爷的手。爷爷的手上有各种沟壑,仿佛能淌过一条小溪,穿过一条河流。大人们说,这是能干的老人才会有的手。但只要爷爷的手上有了竹条,这双老人的手就会变成小伙子的手,宽厚又灵活,那一条条沟沟壑壑也会变成流动的溪水。爷爷真是个有魔力的人。
编好灯笼,蒙上宣纸,我就要开始在灯笼上画画了。我喜欢画爷爷和我,站在竹子旁咧着嘴笑。这样即使大晚上打着灯笼出去,我也不会害怕,好像爷爷一直在陪着我。我多喜欢爷爷的灯笼啊!我总希望爷爷帮我多编几个,好让我每天打着不同的灯笼出去玩。爸爸怕爷爷累着,爷爷却很高兴:“好, 孙女喜欢,我就多编几个”。于是,我就有了很多不同形状的灯笼:圆的、方的、三角的、五角星形的……我的童年,就是被这些灯笼照亮的。
有一年我生病,正好赶上过年那几天。爸妈决定不回老家过年了,可我太想爷爷和爷爷编的灯笼了,便哭着闹着不肯依。爷爷听说后,打电话来安慰我:“不要紧,你乖乖养病,明年再回来吧,你的那些灯笼,我都擦得干干净净的,好好儿地给你放着哩”。听了爷爷的话后,我竟莫名地心安。我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快快好起来,爷爷和灯笼在等着我呢--我这样想着。
慢慢地,我长大了,灯笼对我的诱惑也慢慢减少。过年回到老家,我也不再问起爷爷关于灯笼的事,爷爷也不再提起,但依旧笑吟吟地疼我。少了灯笼的晚上有些暗淡,但也不影响过年的喜庆气氛。一天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哥哥突然笑着说起我:“你小时候最喜欢爷爷的灯笼了,整天拎在手上,自己不玩了还不许别人碰,不然就会生气呢……现在怎么不玩了?”在众人温暖的哄笑声中,我红着脸答道:“长大了嘛……”转眼看见专心摆弄火炭的爷爷,嘴角依旧笑吟吟,眼神却有些淡淡的了。
近几年,我们基本都在县城过年,已经好长时间没回去了。这里的年夜有烟花和灯会,却找不到我记忆深处的那种明亮。爸妈想接爷爷来这儿过年,爷爷却说不习惯离开家乡,末了还告诉我:“要是想爷爷了就回老家吧,你的灯笼我还留着呢。”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爷爷喜欢做灯笼,现在渐渐明白,爷爷是喜欢我高兴。我想回去,但我又害怕回去。我害怕有很多话涌到嘴边,却不知道怎么说;我害怕又被问起灯笼,却又不知道怎样解释关于成长的微妙变化;我害怕看到爷爷日益苍老的脸因我们的到来而高兴地不知所措……我害怕长大,却又不得不长大。原来成长要忘记这么多的乐趣,徒增这么多的困扰。或者说,我还没有在童年中玩够,就不得不要长大了。
不管我如何变化,爷爷总会带着我的灯笼,站在竹林旁等我回去。那是一个老人对后代简单但深切的爱。
点评:小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把爷孙情体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深受感动。文末一句:“小时候,我一直以为爷爷喜欢做灯笼,现在渐渐明白,爷爷是喜欢我高兴。”,顿时让人感到触动了心底那份柔软。
指导老师:屈善强
新闻推荐
2014年,家住旬阳县仙河镇尖山沟村一组的李某经同村人介绍,由汤某给其装修房屋,双方签订了《家庭居室装饰装修施工合同》,李某预付唐某装修款25000元,可是唐某仅给李某贴了一层半的地板后就离开旬阳县,...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