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元辉 巴远君
旬阳县45万人口,地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秦巴山区,要用10年时间移民4.4万户,近17万人。面对“巴掌大”的平地都难找的旬阳,动辄搬迁十几万人,如何解决资金、土地、就业、安居等系列问题?
从2011年启动陕南避灾移民搬迁,旬阳在5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不仅建成群众梦寐以求的幸福家园,而且助推了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成为全市避灾移民搬迁率先破冰是先行者。
助推城镇化,把避灾安置做成“安居工程”
旬北草坪社区,寒冬来袭,“四海逸家”小区处处透出家园的温暖:小区中的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等一应俱全,老人安心的晒着太阳,进进出出的车辆井然有序。这就是旬阳新设置移民安置小区,规划移民5000户,目前一期基本竣工,可安置1500户。
像这样的大手笔移民集中安置,在吕河镇同样看到,在十天高速引线旁边,吕河移民安置小区内,一排排高楼在阳光下矗立着,未竣工的房屋正在加紧建设。
旬阳县确定的移民搬迁“三区十镇百社区” 思路,加速了城镇化进程。
县扶贫局长李斌介绍,所谓“三区十镇百社区”就是指在县城规划区内建设旬北片区、江南片区和吕河片区3个移民新区;在条件较好的小河、赵湾、甘溪、蜀河、神河、仙河等镇建设10个万人集镇;在不具备建设万人集镇条件的镇政府驻地、撤并前的乡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建设100个千人农村社区。
从移民规划图看到,县城的3个移民新区是重点,10个万人集镇是补充,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引导有条件农民向县城和重点镇集中,贫困户从山上向山下集中,实现了5万人进城、5万人进镇和5万人进社区的搬迁目标,提升了城镇化。
该县之所以这么做,是基于土地缺失的考虑,只能以城市化的标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房屋,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鼓励搬迁群众楼房化安置。
可是对于同处移民区,而又家庭困难移民户怎么办呢?
在石门镇楼房村,笔者见到了贫困户石朝秀,已经搬进新房3年了,当问到她搬进新房花了多少钱时,她告诉我们不用自己花钱,就能领到新房的钥匙。
而在石门镇,像石朝秀这样的贫困户就有42户。据石门镇党委书记胡广涛介绍,“交钥匙工程”解决了必须搬走但又无能为力的住户,我们活用搬迁政策,但又不能分个三六九等,让移民安置出现“贫民窟”的现状,只能采取“一区三制”的移民模式破解这一难题。
所谓的一区三制就是在一个移民小区内统筹建设移民安置小区、“五保户”敬老院和危困户“交钥匙”工程,实行一个小区三种政策管理,防止危困户的集中安置点又变成了“贫民区”。
目前,在吕河新区已建安置房800套、敬老院供养100户、“交钥匙”安置危困户1000户;在四海逸家、江南新区各批准1000户“交钥匙”工程;集镇安置社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分别按20%的比例统建“五保户”和危困户安置房。实现了一般群众“少出钱”,(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孙传志)1月22日,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带着对困难群众的浓浓关爱和温暖,市卫计局负责人带领安康疗养院、市中心血站、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扶贫工作组及相关负责人,来到扶贫村旬阳县麻坪...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