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韩岩 通讯员 阮仕喜 正斌 实习生 沈剑奇)4月2日,旬阳县公安局棕溪派出所在处理辖区一起双方10余人准备持棍棒、菜刀械斗的警情时,了解到双方是为卖菜争摊位发生口角,且双方都是低收入群体,民警入情入理进行调节,从双方家庭、收入等方面劝说,仅用15分钟成功化解这一矛盾。调解的成功得益于旬阳公安局2015年以来实行的“说理式执法”。
“说理式执法”,是要求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必须向当事人“三讲清”,即讲清与案件相关的法律知识,讲清证据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应当遵循的社会公德。实践中,旬阳公安局总结出成本说理法、分头说理法、借力说理法、案例说理法、道歉说理法、证据说理法、情感说理法、比喻说理法、提示说理法九种“说理式执法”工作法,因人说事,情法并用,环环相扣,招招管用。
在执法实践中,这九种“说理式执法”工作法如何运用?旬阳公安局坚持做好“七个结合”,因人因地因案讲法理、谈事理、说情理。一方面,在执法办案中,坚持宣传说理与普法教育、一般方法与特殊对象、公序良俗与法理情义、实事求是与证据优先相结合,将“法、理、情”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在“说理式执法”过程中,坚持真情感化与亲情软化、文明用语与细节规范、排查矛盾纠纷与化解信访苗头相结合,从亲情、友情、人情入手,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
如今,“说理式执法”已成为全体民警的自觉行为。随着“说理式执法”不断推进,民警的执法理念发生了“从不愿意说到主动说、从不会说到善于说、从简单说到规范说”的可喜变化,改变了过去少数民警机械执法、简单执法、随意执法的不良习惯。正是因为“说理式执法”的“婆婆妈妈嘴”,才把法理说进群众的“心窝里”,既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说理式执法”以来,当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新闻推荐
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王英姿在旬阳县检查指导工作,县长陈红星、安康市规划局局长石昌林等陪同检查。旬阳县委书记梁涛,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峰现场检查和听取县住建局局长牛全鸿气化项...
旬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