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波
“贯彻六大发展理念”、“按供给侧改革要求加快调整全村产业结构”、“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跟上互联网+新时代”……这一串或许连少数机关干部都未必真正领会的新潮语句,竟出自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之口。这位村支书坐在本村整洁明亮的会议室正中座位,按照写在笔记本上的提纲,介绍了本村建设发展的历程和运用新思维进行农村社会治理的尝试,谈了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切身体会,夹叙夹议、洋洋洒洒讲了近两小时。
这堂现场教学的党课,让包括我在内的50多名安康市纪委监察局干部职工深受震撼、连呼受用。“学生们”普遍感到,这堂课通篇贯穿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紧扣“两学一做”教育主旨,十分贴近基层状况,并运用鲜活语言将大道理清楚阐释。人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似乎这位村支书的针眼,有着无法估计的大容量。这位奇人,就是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
从安康城区到王院村,乘车近四小时。虽然久闻王院村和陈分新大名,知道王院村是安康基层党建的一面旗帜,陈分新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模,但途中这样的疑问在我脑中闪过,“王院和陈分新,是十几年的老先进了,现在去学习,还有新意吗?”
在村部下车后,大家先步行去陈分新家参观,沿途映入眼帘的除了青山秀景,更有遍布山坡整整齐齐覆盖着一垄垄地膜的梯地,还有一幢幢不乏现代化气息的农舍和整洁的村容村貌。而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分新家陈旧的房屋和他家墙上几道长长的裂缝。回到村部,我们参观了当年的王院村小学,如今的棕溪镇中心小学王院教学点,这是村里最漂亮的大建筑。参观了作为旬阳县廉政教育、基层党建示范点的陈分新及棕溪镇优秀党员事迹陈列室,深入了解了陈分新担任村支书24年来团结一班人,带领村民率先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成就。最后的压轴大餐,就是听取陈分新讲党课。这堂课,已经全部解答了我来时途中的疑问。
在远离中心城市、也远离县城的偏僻小山村,一个从30岁干到54岁依然充满激情和责任感的老支书,一面在大山里飘扬了24年的红旗,何以征服和感动我们?
他牢记党的宗旨意识,一心装着群众。陈分新把群众的疾苦和呼声时刻记在心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带领群众修路、拉电、通水、通电视、通网络、办教育、发展产业致富,把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经济率先发展、群众富足安乐的明星村。他多方照顾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特困家庭,公而忘私,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他善于学习思想活跃,与时俱进创新工作。陈分新在王院干出突出成绩后,荣誉纷至沓来,早在2002年就已当选全国党代表。可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歇伙,仍抓住各种机会不断学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研究推进工作。近年来他开创的“十指联动工作法”,推行全村网格化管理、精细化零距离服务,创办村公共服务微信号,建设村民道德风尚红黑榜等探索,都是在研究学习基础上推出的基层社会治理领先之举,也是他多年来始终挺立潮头的秘诀。
他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年来,陈分新在村里坚持施行“一报告、两评议、三公开”制度,每年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和被称之为“群英会”的村民议事代表委员会,报告全村工作,公开村务,公开评议党员干部,听取民声集中民智。特别是实行村干部不管集体款物,而由村民代表管理的制度,深深赢得了民心。陈分新说:“廉洁自律不是害人的,而是自己的护身符、保护伞”。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也正是他团结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的重要法宝。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陈分新多年如一日,坚持知行合一,彰显了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本色,展现了一名优秀基层干部的典范,树立了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那天满载收获辞别王院村之时,同志们争着同陈分新握手,我也不例外。陈支书谦虚地对我说:“感谢领导的关怀肯定,希望你们常来。”我告诉他,“你才是领导。因为不一定职位高就是领导,你这样思想先进、行动超人的时代先锋,才是真正的领导”。陈分新又多了一帮铁杆粉丝,其中有我。而我,也将以这样的时代楷模为标杆,牢记使命、学思践悟,争做合格党员,争做优秀纪检监察干部。
(作者系市纪委常委)
新闻推荐
通讯员陈艺卓几天前,旬阳县段家河镇薛家湾村活动室人头攒动,场景十分热闹,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场培训暨现场观摩会正在有序进行。今年以来,段家河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镇上下紧紧围绕12...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