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白建友 王元辉
眼下,在旬阳呈现出这样的可喜局面:争当贫困户的少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多了;扯皮耍麻、忤逆子少了,明礼诚信、友善孝敬的多了;道德失范、攀比奢侈的少了,遵纪守法、勤劳节俭的多了。“多”与“少”之间,成为旬阳社会治理的直观检验。
谈及这些变化,县委书记梁涛说:“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和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群众说事、乡贤论理、榜上亮德的道德评议是落实群众自我教育、自我依法管理的有效探索,实现了德治、自治与法治有效融合,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
在采访中,这种社会风气得到了充分验证。
群众说事:
“自治合约”管住了“无事整酒”
群众说事:重点突显群众主体地位,以村为单位,通过召开道德评议大会,把存在的突出问题说出来,把正反典型事例说出来,把文明风尚和不良习气说出来。
去年8月份,全县的道德评议开始。桐木镇石板沟村在“群众说事”前,针对本村的9大问题发放200多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人对“过事送礼”意见最大。
结婚、出嫁、生娃、参军、考学……林林总总都得送,从一两百到三五百,甚至过千元不等,烟、酒、菜的档次越来越高,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人情”成“债”、成负担。
2013年秋季至2014年秋季,本村新建了一个移民安置点,有30来户搬新家,全村过事超过60场次。不少家庭借钱、贷款送礼,送礼开支占到家庭收入的30%到50%。
“这样送下去,穷人就么饭吃了,送礼之风必须下硬茬整治!”村党支部书记兼道德评议委员会主任刘琦下决心了。两委会反复研究之后,(下转四版)
从“我治理”到“我们治理”的可贵尝试
旬阳县以道德评议为载体,让群众说事、乡贤论理、榜上亮德,突出以人为本,调动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使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这是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群众作用,从政府的“我治理”转变为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的可贵尝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系统治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治理正在不断突破传统治理模式,吸引更多公民的参与,已成为一种大势。
旬阳在道德评议推进过程中,重点突显群众主体地位,让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发言,让身边典型警示教育他人,这是听民意、聚民智的有效方法,也是尊重民意的具体体现。调动了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社会治理中就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减少阻力。通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依法管理,实现了德治、自治与法治有效融合,社会风气必将为之改观。
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方法。现代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群众力量的动员与发挥变得更加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普遍觉醒,要求参与政治、民主管理的热情日渐高涨。我们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有着强烈的群众意识,坚持从群众理解、接受、参与、支持出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方式,建立机制,充分尊重和引导群众的这种热情,把这种热情凝聚到社会良性治理上来,引导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实践中来。舍此,我们的各项事业各项工作必将是独木之舟、无源之水。(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官贤)4月3日,旬阳县赵湾镇王长沟村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经该县政协牵线搭桥,县属第四建筑公司投资130多万元的硬化水泥路工程开工建设。王长沟村是旬阳县政协办公室帮扶的贫困村,该县...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