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年景最多能卖万把块钱。因为生活拮据,这个同学眼中的“冷面”少年,偶尔躲在墙角哭泣,肖林培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并且着手了解到袁方的家中境况,也由此启动了暖心帮扶。
肖林培热心助人缘于学校“日行一善,争做美德学生”活动的教育引导,小河初中起端于年月份的此项活动,就是通过每日一记录一点评、每周一统计一小结、每月一评比一晾晒、每学期一总结一张榜,引导全校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每日争取做一件善事,从“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达到“行善一生”。
与袁方比起来,桐木镇中心学校岁的董玥涵的家庭条件要好得多。家住集镇,父亲是当地中学一名教师,母亲在外务工,生活安然无忧。但她却很懂事,像个小大人一样,在家里主动洗碗、扫地、洗衣服,学校里的累活、脏活她抢着干。前不久,她获评全县“最美爱劳动少年”,被隆重表彰。
正是为了在身边发现更多的“董玥涵”, 今年9月份,旬阳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团委、县教体局、县少工委在全县启动了“寻找最美少年”活动,活动覆盖到全县个乡镇,通过对8至岁少年公开推荐和投票,最终选出“最美爱劳动少年”、“最美孝心少年”、“最美明礼少年”等6类名,“最美少年”提名奖名。
和董玥涵一样获此殊荣的旬阳县城关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生陈明朗,更懂得如何表达对父母的孝义和感恩,“妈妈给了我生命,我希望早点儿长大,能帮她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儿。”这是8岁少年对孝心最朴实的理解。
谈及这些“最美少年”,身为母亲的旬阳县团县委少先队总辅导员王芳难掩母性内心的柔软,“孩子们为我们父母上了一堂‘道德课\’,寻找‘最美少年\’的过程,就是寻找我们身边好家风、好风尚、好榜样的过程。”
青年共沐新风,婚事新办更有“甜蜜味”
新婚不久的旬阳中学数学教师崔毅,至今还乐在自己的婚礼仪式中,“那是一份可以被更多人见证和祝福的婚礼,简约之中更显得浪漫。”
月日,他牵着妻子田婷的手轻盈走过集体婚礼舞台,在余观众的见证下,和其他9对新人一起步入婚礼的殿堂,他觉得人生的头等大事体面而温馨。
这场由旬阳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共青团旬阳县委等9个单位联合举办的集体婚礼,一切从简,为崔毅省去了不少事。“婚礼不随份子,婚车、婚礼化妆、婚庆主持全部由主办方免费提供,我们只要前来参加就行了。”妻子和他同为旬阳中学的老师,他们也希望在这样的婚礼现场能为同龄人“上一课”。
虽是集体婚礼,但该有的传统婚礼程序一样都不少,婚礼开始前,崔毅夫妻和其他9对新人坐在花车上在全城巡游,车载广播里播放着喜庆的音乐和文明婚礼倡议书。当日,县委副书记王武臣、县人大副主任华开锋、副县长王燊、县政协副主席朱远胜等县上领导悉数出席,市妇联副主席郑其巧为新人证婚。
这样的婚礼规格,让9对新人倍感幸福和知足,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当天包括《今日旬阳》在内的多个公众号集中推送,集体婚礼成了旬阳人朋友圈热议的话题。崔毅也迅速成为“网红”,同事问得最多的就是参加集体婚礼的感受和报名条件。这也达到了活动举办方的初衷:倡导婚事新办、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
县妇联主席梁辉侠在谈及集体婚礼时说,活动的开展,就是要从思想源头进行引导,让年轻人成为移风易俗的主导,也希望这种新风尚能被越来越多的新人接受。
婚事新办深受年轻人欢迎,农村传统婚礼怎么办?在桐木镇石板沟村,村支书刘琦首先拿自己“开刀”。1月日,儿子刘钰锏结婚,席口控制在桌,直系亲属随礼不超过元,朋客礼金不超过元,菜品从道缩减至道,所有执事人员一律不封红包。没有婚庆、没有婚车,迎亲队伍全程步行走了一个多小时,成为当日小山村里一道风景。
没有了奢靡攀比、大操大办,整个婚事省了近万元开支不说,还遏制了愈演愈烈的人情债。起初激烈反对的刘钰锏和岳父岳母,是在该村红白喜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刘西锋和其他成员多次劝说下才勉强答应。
“我是父亲,但还是村领导,移风易俗我不带头,其他村民啥看法,咋执行?”在和记者的交谈中,一向作风干练的刘琦难掩对一双儿女的愧疚,竟双眼润湿。
受此婚礼风气影响和带动,该村即将于冬月底和明年正月为儿子操办婚礼的刘正河与李传利,也都承诺要践行婚事简办,把文明乡风传承下去。
老人丧事简办,“身后事”不讲排场
同样是在石板沟村,年9月日,岁的程光海为亡妻办的一场丧事也为远近村民做了表率。“葬礼由以前的五六天缩短到3天,加上菜品、烟酒、执事等方面一切从简,省下来的钱近两万元。以前的剩菜剩饭要装几木桶,这次剩的只有两碗。”程光海欣喜地说。
这个门户大、亲戚朋友众多的家庭,按照以往习俗,名宾客至少要为其随份子5万余元。但因为执行合约规定,礼金降了近三分之二。虽然收礼少了,但程光海感觉如释重负。“收的少,将来送的也少,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程光海说,以往每年送礼开支1万多块,今年只送了元。
去年9月份,桐木镇石板沟村《村民自治章程》、“红白喜事、社会道德、环境卫生”三个村民自治合约和《违反村民自治合约经济承责约定》通过群众大会表决生效。其中,群众关注的红白喜事类共计6条款,明确规定只有家人亡故、婚嫁和建房三类可以过事,村委会下设红白喜事管理委员会,村民在过事前需提出申请,并填写审批表,审批通过后方可过事。除了对菜品、礼金、席口等作出要求,同时对回请吃饭、对执事封红包、车队接送、请娱乐班子等行为严厉禁止,违反者均有相关惩戒措施。该村红白喜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刘西锋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村里的红白喜事在他那里备案后,经他框定酒席预算,对于超标者一概拒批。
一红一白两场事彻底扭转了全村的社会风气。刘西锋介绍,今年以来,全村共批准过事场,场次比往年减少三分之二,仅此就节支二三十万。
在桐木镇,有这样两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个是石板沟村5组程士支岁的老母亲周名焕过世,一外村人前来送礼,随礼元遭写礼人拒收,判定为超标准,不符合村规民约规定,双方就此发生口角,后经村委会和小河镇派出所前来调解才握手言和。
另一个是,今年7月日,祖籍桐木社区的东航某领导巴胜基为母亲办丧事,一切从简。“这样的大领导,按照他的人脉资源和在当地的威望,肯定会让老娘风光下葬。”事后,很多村民为深受教育。
“东航的同事过来吊唁,巴胜基让我把礼金如数退还,分文未取。”桐木社区支部书记曹学兵说,这为全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为老人薄葬带了个好头。原桐木社区主任陈学林也表示,自己家里的老人过世后,也要丧事简办。
在该县,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关注移风易俗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在旬阳今年“两会”上,与会人大代表普遍认为,当前农村存在的大操大办、失信不孝、自私缠闹、迷信赌博等陈规陋习,干扰着经济社会建设,侵蚀着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亟待纠正和解决。随后,在月6日召开的旬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举手表决正式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 这也是该县聚焦民意重点,通过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引导教育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创新之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吉定昆)旬阳县小河镇在脱贫攻坚战中,采用“党支部+X+贫困户”的模式,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让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党支部+党员工作室+贫困户”,夯实基层组织。小河镇坚持围绕脱...
旬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