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昌勇通讯员 王元辉 艾静
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县城街头巷尾人人步履匆匆,归心似箭。晏开霞提着30多万元现金急匆匆往家里赶,她知道,村里的17名社员,特别是11户贫困户,急等着办年货!
冬日和煦的阳光铺洒在棕溪镇陈河村3组的院落里,和阳光一样灿烂的还有社员们的一张张笑脸,他们携老扶幼围坐在一起,静等着合作社召开分红大会。
“这么厚一沓钞票,拿到心里美啊,去年没白干,明年还得继续好好干。”分红会上,从理事长晏开霞手里接到5117元现金,魏纪财笑得合不拢嘴。
理事长晏开霞把这一年的苗木收得钱发给他们,社员把一摞摞钞票揣进衣服口袋,这一天,小山沟和过年一样热闹。晏开霞算了一笔账:目前合作社245亩土地留存的苗木有220万株可以出售,最低价值在1000万元,按照分红比例,社员分红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不仅脱贫而且致富。2016年17名社员分红30.8343万元,户均近2万元。
时间回溯到几年前。陈河村是旬阳县棕溪镇一个贫困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3组尤为突出,在63户中有20户是贫困户,水、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微薄。“大家伙一起成立合作社,盘活撂荒的土地,不出远门也能赚钱。”眼看着村里空落了,回乡过年的晏开霞在炉火旁把自己隐在心头的想法道给乡亲。“一个县供销社的下岗女职工能闹出什么动静?”“该不会是开玩笑吧?”听说坐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将信将疑。
晏开霞心里清楚,穷山沟经不起折腾,自己儿也经不起折腾,乡亲们更经不起折腾。一口唾沫一颗钉,2012年10月,晏开霞筹资60万,8名农民出土地、劳力成为“股东”,旬阳县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以种植桂花、拐枣树、月季、银杏为主,按1:1分红。
卫纪秀是2014年加入合作社的,她除了苦心经营社里的十几亩地之外,还要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每天凌晨5点起床、做饭、洗衣、给老人擦洗,再到园林剪枝、嫁接,做田园管理。2015年家里的拐枣树长势喜人,卖了1500株,分红1.2万元。
对于苏纪文来说,2015年是他难忘的一年:儿子大学毕业能自食其力了,自己在外打工挣了好几万,妻子在家管苗木分红1.3万元,长势良好的14亩丁香、银杏、桂花苗子约13万株,按照目前市场价计算,倘若一次性出售约80万元的收入,按1:1分配就是40万元。各项加下来,已经顺利实现脱贫。
而像这样敢想敢干的贫困户,晏开霞早在2014年就把他们吸收进了宝丰专业种植合作社,经过一年种植、培育、销售。2015年年底,合作社一算账,销售苗木共收入24万元,按照1:1分配,当初入社的8户社员分得12万元,户均1.5万元。
改穷业,拔穷根,换穷帽。短短一年时间,8户社员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抬了头。看着厚厚的大沓钞票,其他农户都坐不住了,无不跃跃欲试,踊跃报名。
2016年合作社从9户小团体,扩展到了17户,110亩地增至245亩,大片大片的花卉苗木郁郁葱葱,犹如一条绿丝带向远方缓缓延伸,这片绿意盎然的花卉园林,就是陈河村农户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苗木卖了,效益好了。合作社步入正轨,面对全新的一年,晏开霞挽起袖子,信心十足,她说,“合作社还要在市场预测、数据分析、营销策划上下功夫,把管理搞得更规范,争取让大家伙2017年年底户均分到3万元”。
提起未来发展瓶颈,合作社理事长晏开霞心里还有3个困惑:一是市场需要扩展;二是要硬化园区4公里水泥路和拉通8公里浇灌水;三是本组只有35亩土地的空间了。
分红现场,和红利一起分给乡亲的还有拐枣种,年后开春,合作社将启动新一轮苗木种植。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徐以勤李运佑)自去年9月底安康市建成反诈中心以来,通过整合通信、银行、公安部门资源,建立“公安、银行、通信”三方合署办公,“封堵、冻结、打击”一体化运作机制,共阻止电信诈骗案件120...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