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张璐 文/图
3月4日一大早,23辆贴着“一米彩虹路,一篮幸福果——开工仪式"的车队,准备开往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寨子沟村。
守望大山公益服务队负责人张新斌兴奋地说,助力过这个项目的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将共同见证梦想实现的一刻。
比考100分更难的是走到学校
小河镇寨子沟村处于大山深处,距离最近的集镇25公里。与集镇相连的唯一道路崎岖不平,尤其是大约9.88公里的山路,很多路段都是在山岩上开凿出来的,村民的出行是最实际的困难。因为路不好,山民的山货时常烂在地里,而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比考100分更难的是走到学校。
2016年7月9日,守望大山公益服务队来到这里考察。糟糕的路况导致车辆多次爆胎,需要推车前行。这更坚定了他们要为寨子沟村修一条公路的决心。8月22日,在省慈善协会、旬阳县政府、FM98.8陕西音乐广播的支持帮助下,守望大山“一米彩虹路"计划正式启动。
从资助留守儿童到帮“外婆"养老
“要说修路这事,还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想法。"说起修路的初衷,守望大山志愿者郭静说,“开始只是资助了村里的一个留守儿童,由于困难的孩子太多,慢慢变成资助一个小学。后来发现村子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在家带小孩子。老人没有收入,这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守望大山公益服务队希望帮助这里的老人自主养老。起初他们给老人们捐助一些善款和衣物,老人们舍不得吃穿,都存了下来。时间一长,也给个别老人养成了“伸手要钱"的毛病。守望大山公益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意识到,捐助只能解决老人一时或一次的困难,却无法从源头上解决老人生活贫困问题。于是,“以买代捐"的“助力外婆创业养老"计划应运而生。
服务队的志愿者每次来看望老人,老人们都拉着他们的手不让离开,更是把张新斌当儿子一般对待,拿出舍不得吃的土鸡蛋招待他们。张新斌说,“一天,一位老人拉着他的手说,‘给我们修条路吧!’"
以买代捐模式实现慈善创新
“80后"张新斌是旬阳县城关镇木场村人,也是旬阳大山造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县政协委员。张新斌出身贫困农家,母亲早逝,17岁便外出打工,一路走来,历程艰辛。2013年,张新斌组织发起“守望大山"贫困山区助力行动,在公益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始终是他做公益的核心。至今他的队伍已组织开展慈善捐助活动12季,为家乡的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康市慈善协会会长王友根感慨到:“通过以买代捐的模式,把大山里的土特产品销售到大城市,助力农村留守老人、贫困家庭创业养老、脱贫致富,让劳动更有价值,让生命更有尊严。这种做慈善公益的方式是一种创新,值得我们专业慈善工作者学习。"
“一米彩虹路"项目自2016年8月18日在腾讯公益网络平台上线至今,共募捐1020922.52元,8710位爱心人士参与,彩虹路预计今年6月份完工。届时,困扰寨子沟村祖祖辈辈的出行难问题将一去不返。
新闻推荐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旬阳县环境保护局以“先锋行动党旗红,争做五强环保人”主题实践活动,努力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实现“生态环境好”强县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