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宗广 王春云 刘仪
洁白宽阔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显露生机的枇杷树……走进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村民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要做好移民搬迁工作,想办法增加群众收入。”总理当年离开前的再三叮嘱,村支书李传学一直未敢忘记。牢记总理的嘱托,村党支部引领发力,以破解难题为突破口,配强班子,优化产业,将枇杷作为产业扶贫的首选,全力补齐短板,致力打造“秦巴名村”。
人心齐,泰山移。2016年,这个三分之一人口都是贫困户的贫困村顺利通过验收,脱贫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跃过万元,昔日的贫困村正向小康村华丽蜕变。
金坡村的幸福嬗变,是旬阳县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缩影。面对169个贫困村、30149户85873名贫困人口的脱贫重担,该县始终将基层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战场的最前沿,探索建立“党建+”模式,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脱贫攻坚有了主心骨
后进变先进,2016年,城关镇鲁家坝社区完成了华丽蜕变。党建基础薄弱、便民服务设施不到位、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是鲁家坝社区被列为软弱涣散整顿的主要原因。为了摘掉这个“帽子”,社区党支部认真制定整改方案,一方面强化班子队伍建设,一方面抓好活动阵地改造,整个整顿过程县镇两级领导蹲点包抓,一项一项销号解决。
打铁还须自身硬。抓班子带队伍,提升“两力两率”水平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主基调。支部有力,班子成员谋划发展的动力空前增强。在社区党组织的牵线引领下,成功引进明文油脂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166亩发展油桐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4000元以上。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第一推动力,为建强“主心骨”,2016年,该县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61个,改扩建27个;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22个;全面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严格落实村级办公经费和第一书记经费……鲜艳的党旗始终飘扬在脱贫战场的第一线。
今年,该县以“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党员集中活动日、网络党支部等办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采取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镇领导联村包抓、第一书记驻村蹲点的措施,精准指导,确保贫困村“战斗堡垒”全面过硬。
脱贫赛场上的排头兵
修路、架桥、拉电、引水、建房……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石门镇青蛇沟村“第一书记”刘世文和村支部一班人,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抓起,让这个贫困村发生了喜人变化:跨河大桥架起来了,通村水泥路拓宽了;村民用上了放心水,住进了新楼房……(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彭红梅)立夏到,农事忙。旬阳13万亩油菜陆续进入收割期,趁着天气晴好,群众忙着抢收,山乡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吕河、城关、白柳等镇的油菜最早开镰,农民抢时收割,县镇农林科技干部把秸秆...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