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紫阳新闻 > 正文

紫阳民歌 巴山深处的天籁之音 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陕西农村报 2019-03-21 06:06   https://www.yybnet.net/

茶山群众唱民歌。

90后紫阳民歌新秀黄杰。

来明清在茶园唱民歌。

夏清华教民歌。

扫码关注相关H5产品

本报记者 李冀安 文/图

紫阳民歌流传久远,据说《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等25首歌谣就流传于包括紫阳在内的汉江上游。

望风采柳式的创作使大量的劳动场面、生活场景、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被记载其中,不仅成为翻阅历史的珍贵档案,也成为艺术家们汲取营养的沃土。

紫阳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社火歌曲、风俗歌曲、宗教歌曲、紫阳曲子和新民歌等七大类,整理存留曲目总数已达到5000余首。

2002年10月,紫阳县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陕西省民歌之乡”,被省音乐家协会确定为“陕西省民歌创新基地”。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紫阳民歌列入其中。今年1月,紫阳县(紫阳民歌)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3月5日,记者走进紫阳,实地感受这来自淳朴山间的天籁之音。

每一首民歌都有故事

紫阳人生性乐观、旷达、幽默、风趣,爱说笑、喜歌唱,在劳动交往等社会活动以及单身独处时常以歌声伴随。可以说,唱歌是紫阳人的生命元素之一。紫阳有句俗话“一天不唱喉咙痒,两天不唱心发慌。”

2011年,时年64岁的何耀信被陕西省文化部门认定为紫阳县第一位民歌文化传承人。今年,已72岁的他,歌声依旧亮堂,磁性、高亢的嗓音是这位七旬老人留给听众最深刻的印象。从传统的登山小调、船工号子,到歌颂农村生活变化的新民歌,他已经数不清自己收集和创作了多少首民歌作品。

“紫阳民歌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在什么场合都可以唱,而且唱腔还各不一样。”何耀信说,每一首紫阳民歌的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在紫阳民歌的传承发展史上,像何耀信一样,为民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如张宣强、余海章、戴承元、樊光安、夏清华、权春国、李国平等等。他们有的投身于搜集、整理工作中,有的埋首于谱曲、填词工作中,有的则致力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甘做幕后。可以说,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紫阳民歌唱响大江南北,才有今天的成就。

多年来,在何耀信等老一辈紫阳民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紫阳民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民歌合辑《巴山汉水情》《紫阳茶歌》和紫阳民歌剧《茶山情》《王二嫁嫂》等一批精品力作,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茶山情》剧中音乐全部以紫阳民歌为主,在展示民歌魅力、增强公众对非遗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游客认识紫阳、了解紫阳、关注紫阳。

每位传承人都有情怀

在茶山上,记者见到另一位紫阳民歌传承人夏清华,他正给学员上课,传授的内容是紫阳民歌中的《山歌不唱不开怀》。

每次上课,夏清华并不是简单地教唱,而是将紫阳民歌中独特的曲调、唱腔和民俗文化拎出来讲。“我比较关注民歌内涵与承载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学员们结业后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到国外后,不会遗忘故乡的文化与灵魂。”

夏清华更看重面向大众普及紫阳民歌,每周都会准时到紫阳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给参加修脚足疗、特色烹饪、职业茶农培训的学员们上课。

“虽然现在真正会唱紫阳民歌的人逐渐少了,但我想能传承数百年的东西自然有它的道理,它是紫阳当地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是国家艺术瑰宝里的一朵小花。我们有责任将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紫阳民歌、爱上紫阳民歌。”夏清华说道。

民歌是一种文化标识

“为什么我们要传承紫阳民歌,我想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地域文化之魂。提起刘三姐,人们便想到广西;提起秦腔,大家便想到了关中。紫阳民歌,便是我们这一片土地的文化标识,不管外在如何变化,我们会一直坚守和传承下去。”权春国说。

权春国是一名船工的儿子,自小坐于船头,听两岸山上和自家船上的歌声,紫阳民歌的元素早已融入了他的每一个细胞。成年后,权春国先后做过汉剧演员和紫阳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退休之后,又在做紫阳民歌传播工作。之前他曾多次发出呼吁:紫阳民歌不能总由几个人来演来唱,而应该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紫阳是文化大县,素有“茶乡”“歌乡”之美誉。一部《茶山情》将原生态民歌与民间舞蹈相融结合,全部由当地演员本色出演,其中多位演员还是当地的名歌手、非遗传承人。他们用质朴的歌声在剧中讲述着当年参加三线建设的铁道兵与紫阳茶山姑娘间的爱情、亲情故事。

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紫阳民歌,紫阳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邀请音乐专家到紫阳实地采风调研、座谈研讨,紫阳民歌先后走进西安、浙江杭州、吉林长春等地,多次荣登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流行无限》《开门大吉》等栏目。2018年5月14日,“山之茶”紫阳民歌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上演,这是紫阳民歌首次走进西安音乐厅。

为了鼓励传承紫阳民歌,县财政每年安排30万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紫阳民歌演艺、创作和交流。在安康电视台专门设立了“不老的紫阳民歌”专栏,请音乐艺术方面的专家为紫阳民歌把脉,为紫阳民歌的发展定位,为紫阳民歌在更大范围的传承发挥重要作用。

紫阳县委、县政府把紫阳民歌作为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坚持了群众性民歌演唱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了民歌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五进”活动,编制紫阳民歌学习教材,让广大紫阳青少年从小就接受紫阳民歌熏陶。

此外,紫阳县委、县政府鼓励民间演唱团体传唱紫阳民歌,让民歌文化气息多方辐射,出版发行紫阳民歌书籍、光碟,让更多的人了解、传唱紫阳民歌。紫阳民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紫阳人的生命记忆,它已成为一张独具紫阳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感受和欣赏,是紫阳鲜活的生态文化基因。

手记

传承和发展任重道远

■李冀安

3月5日,走向茶山,两侧翠绿的茶树和竹林在细雨云烟中若隐若现,就像紫阳民歌,较之北方粗犷豪迈之别,则更显细腻婉转。紫阳民歌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其风格颇具抒情性和舞蹈性,适宜于表演动作,表达情节和反映人物复杂感情。

在紫阳,用歌劝酒已经成为习惯,“山歌不唱不开怀,磨儿不推不转来,酒不劝人人不醉,花不逢春不乱开。”再不会饮酒的人,听到这美妙的劝酒歌,也难免把持不住。不管是背背篓的,扛锄头的,还是河边洗衣服的,在紫阳,很多村民都能唱民歌。山歌不唱不开怀,山歌不唱冷秋秋,紫阳人以歌咏唱劳动,以歌赞美生活,以幽默、自在的心态,质朴无华的情感,无技巧之技巧的艺术表现,创作出敞亮爽贴的原生态民歌,其天籁般的流风遗韵登上中国民间艺术的殿堂。

夏清华说:“什么是民歌?民歌就是当地语言的音乐化。”90后紫阳民歌新秀黄杰告诉记者,他15岁时放弃学业,到江苏打工。年底时,县上要举办民歌大赛,他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拿了青少年组的一等奖,引起了紫阳民歌手夏清华老师的注意。黄杰就被送去专业学校学习民歌,夏清华老师一字一句地亲自指导。

去年,渭南合阳举办的“乡村振兴美丽家园”陕西省首届农歌大赛,黄杰获陕西省首届农歌大赛十佳歌手。从当初不怎么喜欢民歌,到如今深爱民歌艺术。每天6点起床晨练已成了他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黄杰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养育了一方人才,传承和发展紫阳民歌每一个人的责任。

新闻推荐

母子三人被拐他乡 三十多年后终回家

被拐他乡三十余载的谢某某终于回到家乡紫阳光阴似箭,稀释不了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三十多年的离别,三十多年的期盼...

紫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紫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紫阳民歌 巴山深处的天籁之音 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系列报道之五)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