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 义安新闻 枞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铜陵市 > 枞阳新闻 > 正文

乡愁之卷 魅力永存 读《民俗与乡情 铜陵民间与地域文化拾遗文集》

来源:铜陵日报 2018-08-30 10:15   https://www.yybnet.net/

□陵萍

炎夏,酷暑。手捧这本装帧古朴的《民俗与乡情———铜陵民间与地域文化拾遗文集》,心中时有山泉流淌的清凉和熨帖。该书的《序》中写道:这本厚厚的闻之有芳香的乡情之卷,是给铜陵子孙后代留下的可贵的文化遗产。对此激赏,我深以为然。

记得作家阿来说过:无论是一个国,还是一个族,并不是权力与财富的延续与继承,而是文化。民俗,作为人类传承文化中最贴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那些童年的原始的纯粹的习俗和风情,那些深入我们骨髓的味觉口感连同思维惯性,无论一个人走多远,心有多高,生命之树的根底还是原乡的初始记忆,这或许就是刻骨铭心的“乡愁”吧。所以,在翻阅《民俗与乡情———铜陵民间与地域文化拾遗文集》的过程中,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于我们这座铜矿资源丰富的城市而言,这亦是一座文化矿藏,它给铜陵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笔丰厚的艺术创新资源。

该书由风俗篇、风物篇、风情篇、风貌篇四个篇章组成,参与作者60多人,共30余万字,竭力展示铜陵民俗与地域文化的整体风貌、独特个性和人文魅力。都知道人类文明总是依傍河流而生息,地处我国最大河流长江之滨的铜陵,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这些年,我结识或采访的很多文人墨客对铜陵的印象,都是金银铜铁锡浇铸的铜人造型:脚伸千米井下,昂首而作钟鸣之声。殊不知在铜陵人的童年梦里,古镇大通曾经的舟楫往来,白帆相望,渔歌飞扬;顺安临津驿的细柳含烟,雕花石桥,泉流溪合;更有枞阳老城的长河芦花,汉武射蛟以及山浮水面水浮山……山水相依,江湖相连的自然地貌,滋养了铜都千古不竭的激情,孕育了铜陵丰厚的历史人文。《风貌篇》里的10篇文章重在追溯铜陵地域文化的厚重积淀。无论是《枞阳胜迹十一题》里汉武帝捻弓搭箭的遗迹蛟台里、繁华街市庙巷里、名流云集的辅仁会馆、湮灭于长江航道的太子矶、木鱼声远的天峰寺、祭祀大诗人屈原的水府庙……还是《义安胜迹十题》里世界上研究桐树的鼻祖陈翥墓园、王安石题诗“天下苍生望霖雨,谁知龙向此中蟠”的大明寺、晋代道家巨擘葛洪种杏炼丹的葛仙洞、蜘蛛网掩眼救了朱元璋一命的护国寺、古采矿遗址金牛洞……都让我仿佛走进了历史幽暗的纵深,透过那一栋栋或残存的废墟或重新复建的新址,那些遗迹、深巷、石阶、古井,放飞情思,依稀可见一座江南水乡之地盛衰枯荣的面貌。这些文字记载的景象,无疑是我们认知和了解铜陵这块土地的沧桑变迁,寻找文化自信,建构自己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风情篇》里的25篇文章,旨在彰显铜陵民间传统的文明精华,具有典型意义的本土文化特质。我印象深刻的有《大通报业史话》、《关于铜陵牛歌》、《行将消失的生活用品》、《寻访李白在铜陵的家》、《摇大鼓》等篇目。值得一提的是“铜陵牛歌”,因为2006年“铜陵牛歌”入选了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即便是土生土长的铜陵人,不要说会唱了,怕是连听都没听过呢。庆幸的是,我曾在不同场合听过民间歌手和专业演员不同版本的演唱,犹记得第一次听唱时心里头蓦然涌起的暖暖的感觉,眼前浮现出的牧童横坐水牛背上,吹着竹笛,从东村西庄聚集到山野草滩的情景……铜陵市地方文化专家耿宏志先生曾对我说过:中国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领导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的著名作曲家时乐蒙先生,曾在1956年安徽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上,对“铜陵牛歌”的曲式、调性大加赞赏,称之为“汉民族人民的天才创造”。同为地方文化专家的蒋乃冰先生这篇《关于铜陵牛歌》,对牛歌的定义、演唱形式、歌词内容、哼唱时间以及入选非遗的经过作了详细记录,以期更接近民间原创,更有流传意义。

铜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当然,也记得住乡愁。《风俗篇》里的15篇文章,每一篇都让我触摸到一份乡愁的情结:顺安三月三庙会的商家纷至,货物云集,人潮蜂拥;早稻收割的第一天,圩里农家用刚收割的新米煮上新米饭,跪拜祖宗,联络乡情戚谊的吃新日;八月十五中秋夜,孩子们可以任意到谁家地里采摘瓜果的摸秋习俗;更有枞阳乡村那一系列乡土韵味的婚俗如哭嫁、写对联、挂红披、婚后回门、生孩子时的送祝娩等……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习俗如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了,之所以这些记忆被作者写成文章,是因为这些习俗蕴含着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相识相知相亲相爱相融合的内涵,美好的习俗,之于我们,如山水相依,不仅仅是一个场景,一段生活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怀念。同样,收录在《风物篇》里的18篇写铜陵特产的文字,让我读到了一段段食尖上的真情。说到铜陵特产,食药两用的白姜无疑首当其冲。2008年铜陵白姜加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遗名录,2009年又被批准为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每年秋风起时家家户户刮姜皮腌制新姜,想来是铜陵最寻常朴素又最温馨快乐的场景,但你能将铜陵白姜跌宕起伏的历史与文化、栽培与价值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吗?临江伴湖的铜陵,传统意义上的食尖美味你脱口而出的怕就是刀鱼、鲥鱼和河豚了,但你能描绘得出大通镇上江鲜鼎盛的情景吗?还有枞阳武术之乡的东乡那令人口舌生津的米粑粑、会宫山的萝卜、陈瑶湖鲜香的蒿鸡等等,《风物篇》将人文历史记忆融入美食与味觉记忆,最是令人回味怀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铜陵的历史文化,民俗乡情,是今天充盈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精神血脉。掩卷而思,这本将散落报端刊物的珍珠串联起来,结集出版的新书,亦是铜陵之音的集中奏鸣。铜陵的文艺工作者是可以从中挖掘到为己所用的金银铜铁锡,从而让作品充满地域的味道和乡土的气息,相信在经过岁月流年的沉积之后,这一份用文字凝结的乡愁情结,会给我们精神生态流变的寻找与回望以温暖的怀想。

新闻推荐

六国公司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

本报讯(陈沐记者方盼亮)“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将来回报社会。”8月27日,枞阳县金社镇金山村...

枞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枞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一句话新闻2018-08-25 07:50
猜你喜欢:
喷灌抗旱果农乐2018-08-23 10:08
评论:(乡愁之卷 魅力永存 读《民俗与乡情 铜陵民间与地域文化拾遗文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