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 义安新闻 枞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铜陵市 > 枞阳新闻 > 正文

脱贫路上“夫妻档”

来源:安徽日报 2018-10-29 10:1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林春生

一对贫困夫妻,丈夫身患尿毒症,妻子将自己的一个肾捐给了丈夫,生命获重生后的丈夫创办了家庭农场。依靠扶贫政策支持,夫妻俩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家庭农场还带动村里10多户贫困户就近就业。这对夫妻就是枞阳县藕山镇白荡湖村民施祥龙和唐传云。

10月12日,记者来到施祥龙的家庭农场,看到施祥龙正在稻田里察看长势,唐传云则在田埂上收割黄豆。

今年51岁的施祥龙早些年就是村里的能人,他在家种地兼跑运输,妻子照顾家庭兼管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其乐融融。然而,11年前,施祥龙因为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四处求医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医生告诉唐传云,想要保命,必须做肾移植手术,但要找到肾源很难。

“家中的顶梁柱不能倒,他倒下了,这个家就散了。 ”唐传云决定用自己的肾挽救丈夫的生命。在检查完血型后,又做了肾功能检查,医生告诉她配对结果较好,希望很大。她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丈夫和家人后,却遭到了大家一致反对。在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后,唐传云带着施祥龙来到南京鼓楼医院,经过精心检查和准备,两人的肾脏移植手术十分成功。但家中也因此欠下十几万元外债,施祥龙手术后每个月吃药还需要花费七八千元。

“2014年,我家被确认为贫困户,享受到健康扶贫政策。原来一年10万余元的医药费,现在每年只要自掏1万多元,大大减轻了负担。 ”施祥龙说,扶贫政策很好,但贫困户不能什么都依靠政府,他立志要脱贫。

2016年,他从村里流转215亩田地种植水稻,创办了家庭农场。当年种稻收益并不高,仅能维持正常开销。 2017年底,他尝试稻虾混养、循环养殖降低生产成本,今年又承包100亩地,一边摸索一边学习,起早贪黑开始养殖龙虾。

今年5月起,施祥龙家庭农场每天销售成虾150公斤以上,日均销售额达到6000余元。龙虾丰产后,尝到甜头的他又继续学习种植新品种——无公害长粒香水稻,继续采取循环养殖模式,在稻田内养殖50只家鸭,帮助稻田除虫,既省去了人工除虫的成本,又不需施用农药。

施祥龙算起他的脱贫账:今年龙虾收益30多万元,加上种植的绿色生态水稻收益,年底家里就能脱贫了。如今,施祥龙家庭农场带动了附近12户贫困户就近就业,按照工作小时付给工资,农场务工人员年工资收入1万至1.5万元。施祥龙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探索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前来“取经”的贫困户,希望大家一起早日脱贫。

新闻推荐

左光斗故居建成开馆

本报讯(通讯员王彬)日前,左光斗故居在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建成开馆。来自全国各地的左光斗研究学界等各界人士300多人参加了...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公益扶贫进村入户2018-10-17 10:18
猜你喜欢:
女子滋事致警受伤2018-10-22 10:18
评论:(脱贫路上“夫妻档”)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