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怀宁新闻 > 正文

探访大观区海口镇昌宁村三峡移民的幸福生活—— 移民十六载 我心安处即故乡 两个家乡

来源:安庆晚报 2017-11-21 12:07   https://www.yybnet.net/

移民村的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徐火炬 摄

□记者王虎

今年10月份,由省社工协会承接的“同舟共济”安徽省洪涝灾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再次在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昌宁村执行。去年6月份,该项目就曾首次在此执行。昌宁村也因其为典型的三峡移民安置村,而再次引起项目执行组的广泛关注。

距离2001年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龙兴村移民至此,已经过去了十六周年的时间。11月20日,记者来此探访发现,这群曾经来自远方的“客人”,已经在这里安居乐业,心安处即是故乡。

今年67岁的纪均安是海口镇昌宁村的书记,而在2001年8月23日之前,他曾是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龙兴村的村主任。“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是当地派出所一名协警,干了6年的时间,维护当地的治安。”乡音难改,仍操着一口重庆方言的纪均安向记者回忆,从1992年到1999年3月,他又干了7年的生产队小队长,再之后便是担任两年多的村主任职务。

就是这几十年为村里群众服务,让大部分村民都对他充满了信任。在2001年移民安置之前,当年3月份,根据安排,纪均安外出考察多处安置村,第一次来到了当时的安庆市怀宁县海口镇。

“当时是不想走的,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纪均安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库水淹没区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市区县,动迁移民上百万人,小小的龙兴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村庄。

带着村民们的信任和期待,纪均安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当时自己的心情也是很矛盾和纠结的,自然还是会有个人情感因素在里面,就觉得,这里的自然条件和一些农业生产资源没有龙兴村好。”纪均安笑着说。

2001年8月23日上午9点,纪均安和全村共121户、527人一起,离开了龙兴村,来到相隔千里之外的安庆,正式移民安置来此。“昌宁村”则是取大昌镇和怀宁县两个地名中各一字而来。

“像姑娘嫁人一般。”说起当时的情景,纪均安形容那种感觉,“从此我们便有两个家乡。一个在重庆,一个在安庆。”纪均安感慨说,“仔细想一想,背井离乡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但幸福的是下一代人。今后他们都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

适应变化

“去年6月下旬,安庆遭遇特大暴雨,这里也曾是受灾点之一。那时,‘同舟共济\’省洪涝灾后社工服务项目第一次来到了昌宁村。”项目执行组、安庆众禾社工机构的负责人汪明告诉记者,当时,社工们积极参与并志愿加入安庆灾害社工服务队伍,开展救助慰问、灾民安置等志愿服务。

今年6月的强降水过程,再次让昌宁村村民家中的农田、农作物等损失严重,部分村民家中的瓜田全部被毁。更为重要的是,项目组通过连续两年对大量服务对象的调查评估发现,作为曾经的移民村,从遥远的重庆迁到陌生的环境,村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活圈,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早一批的移民逐渐有了自己的后代,这些孩子、年轻人仍旧需要学会融入当前的社区,学会适应安庆本地的生活。

纪均安告诉记者,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文化的不适应性。“比如说了几十年的方言,现在是改不了的了。”纪均安强调,“但年轻的人都说起了普通话。”除此之外,全村人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等都经历了长时间的适应和变化过程。“比如吃饭,没有移民之前的口味很重。现在,我们的‘麻辣酸\’三重味比以前减少了65%,口味淡了许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05年,安庆市行政区划调整,海口镇划归安庆市大观区管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昌宁村的新农村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十几年来,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昌宁村总人口从原先的527人增加到570人,全村有110多户,其中60岁以上的86人,儿童则达到了90人。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不习惯可能只有三年、五年,我们要从心里去接受和改变,孩子们最终还是会适应这里的一切。”纪均安说。

我心安处

过去的十六年里,龙腾琼仅回重庆两次。“都是探望在那边的亲戚。回去让他们放心,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很幸福。”昌宁村村民龙腾琼笑着告诉记者,2001年不到30岁的她,和丈夫、孩子、公婆等一家十口人移民至此,“当时两个孩子一个才1岁,一个刚满月。”

移民前,龙腾琼一家人都是以种地为生。如今在昌宁村,家中的十亩地都承包出去了,丈夫在外地打工,自己也在村里一座食堂上班,两个孩子都已经在上高中了。

“我一直都很习惯这里的生活,现在用安居乐业来形容孩子们也挺合适的。”龙腾琼的父亲、72岁的龙云西说。喜欢喝酒的他,这些年唯一不习惯的,就是自己喝惯了以前的酒,“不过现在网络物流发达,可以让那边寄过来。”

和龙腾琼差不多,当年移民时的张泽萍不过30岁,这些年回重庆也是两回。离开龙兴村前她管理着村里的“龙兴幼儿园”,其老公则一直在外地打工。移民后,一开始不太适应的她,也选择去福建的一家鞋厂打工。但仅仅过了一年时间,思念家人以及对幼儿园事业的热爱,让她回到了昌宁村再次办起了幼儿园,自己的爱人也回来一起帮助她。

如今昌宁村的三峡幼儿园内一共有72名孩子,其中有13个孩子是来自移民家庭。“看着这些移民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一起玩耍,一起吃饭,孩子们都非常懂事。我觉得自己就和孩子一样,融入了这里的一切,我觉得自己挺幸福的。”张泽萍说。

十六年间,纪均安则是回重庆四次。“最近的一次是今年元月份,亲戚孩子结婚。这些年,我习惯并见证了这里的发展。”纪均安说,头两次回去,都是从安庆坐大巴到武汉,从武汉坐车往宜昌,再坐船到重庆;第三次则是直接坐上了安庆开往当地的大巴;而今年,他已经是自己开车回去了。

新闻推荐

招商结硕果 亿元项目落户清河乡

怀宁县清河乡充分发挥本地优越的自然生态和茶叶种植产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对外招商引资。今年初,由四川明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与该县恩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计划投资1.1亿元的有机茶叶种植及休...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添动力2017-11-16 09:26
猜你喜欢:
评论:(探访大观区海口镇昌宁村三峡移民的幸福生活—— 移民十六载 我心安处即故乡 两个家乡)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