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8日,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达87.18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3万人,更多愿意留在本地就业、创业。(3月16日《安庆晚报》)
内地人潮水般涌至沿海等发达地区打工挣钱,曾一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一道热闹而又奇特的风景。这一现象也见证了神州大地勃发的改革生机与发展活力。一时间,吸引融合、平衡互补、共同分享的人性理念深植人心,让国人不禁为之心动而心仪。
风雨沧桑,时过境迁。当年的风景依然摇曳,只是多了些许看点。时至今日,原先的百姓就业已由单纯地涉外转变为涉外兼守内的复合就业模式,作为二线城市圈的一员,安庆也在不断抢抓自己的发展机遇,在追赶奋进的行动付出中不断崛起。尤其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确立,更为安庆赢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俗话说:“花香蝶自来”。这种宜人的现实环境,不但能极好地吸引外地的“凤凰”来此“栖高枝,筑大巢”,而且能将欲涉外打工的这些当地人留下来,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就业理想。既避免“引远水解近渴”的折腾,又能减少打工人员外出流动就业近乎昂贵的社会成本。
常言说得好,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当年宜城的诸多老百姓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南下淘金,欲圆自我的富家梦,固然有历史与现实的背景因由,但本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劳动力货币化程度低,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如今,当年的就业障碍轰然坍塌,就业坦途渐次铺展,百姓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曾经的“就业不出门”的期望业已成为现实,此乃令人欣慰之事。实质上,大多数的人都不愿意离开本土远走他乡去打工谋业,他们的脑海中可能根深蒂固地留存着“远抓不如近捞”的思想。更多的是缘于生活的无奈,才促成了他们一步三回头的远行,才促成了他们夜以继日地艰辛追逐。
坦诚地说,依托本土就业,扎根家乡发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朴素愿望和永恒诉求。事实上,只要家乡有宽松的条件让他们依托,只要家乡有适宜的土壤让他们扎根,他们就一定能长势喜人,就一定能开花结果。
新闻推荐
穆 吉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