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吴越街菜市场,又称“大菜市”,建于1927年,系民国时期老省城安庆政府投资新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菜市场,也可能是安徽当时最大的菜市场。过去的菜市场大多单一、独立、分散,购物很不方便,但吴越街菜市场物种齐全,因而也吸引大量的顾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吴越街进菜市场的入口处有一口井,可容三五人同时取水,这也可能是该市场的唯一配套的设施,整个菜市场的各家店铺都在此取水,冲洗案板、台板和地面。
吴越街菜市场高大、宽敞,呈“回”字形。那时,这里不仅有一家家店铺,还有十几米长的肉铺,隶属于安庆第二副食品公司,到此购肉不容挑精练肥,一刀剁下去,不要的话,就轮下一个顾客了,“买肉搭骨头”或许就是那时肉铺的真实写照。此外,安庆蔬菜公司属下的蔬菜销售点也很多,由于蔬菜占地空间大,它的地盘也大。蔬菜是郊区专门种植蔬菜的大队送来的,看上去有点惨不忍睹:菜根、杆、叶沾满泥土,枯黄的叶子也没有择除,虽是如此,但一会儿就售完了。市场内一家家出售禽蛋、水产、豆腐、土特产、酱坊等店铺,分别归属安庆禽蛋、水产、第一副食品、土特产等公司,换句话说,整个“大菜市”被安庆商业局几家大公司所“瓜分”。
吴越街菜市场有两条通道连接孝肃路。从“大菜市”的各进出口起,穿越吴越街、孝肃路至六中(安庆二中南部)附近,尽是郊区农民挑着浅腰篮卖菜的自由市场,买菜可讨价还价,不像在“大菜市”一口价,没有半点商量余地。
吴越街菜市场繁华、喧嚣,人群熙熙攘攘,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排不完的队。
那年月,购什么都要凭票、排队,尤其是临近春节时,人们购物的时间几近耗在排队上。春节家家都要炸圆子,需要肉和豆腐,偌大的安庆城也不过二十余家豆腐店,购物排队自然很正常了。
吴越街菜市场购物集中,排队也相对集中。下午四五点时,豆腐店门口、肉铺前、水产店旁陆续开始有人排队:三三两两的人,松松垮垮的队型,还有人丢下几块石头和几只破篮子,也算是“排队”。排队的老人在家带来小凳子,坐在旁边,蜷缩身子,双手插在棉袄袖筒里;年轻人说说笑笑,孩子们打打闹闹。傍晚时分,有家人来替换回家吃饭的,还有人家干脆送来饭。好在各家店铺都点亮灯火,店铺前亮堂堂的,倒也不显冷清。
入夜,寒风刺骨,硬是站在露天下喝西北风,也不是事儿,好心者出了一个好点子:用一根绳索依排队顺序将篮子串联,人可以躲到店堂下休息。
夜半三更,宽敞的菜市场里,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有的谈天说地,谈安庆文革风云人物,说“1·20武斗”佚事,聊老红军戎马生涯,侃相识某某高干子弟趣闻;有的干脆来回走动或是蹦蹦脚取暖,度过寂寞和无聊。
凌晨时分,年轻人和孩子们精神起来,学鸡、狗叫,其他人也全无睡意。
“现在可以排队了。”不知是谁提议,立刻得到众人的积极响应,于是解开串联篮子的绳索,依序排队,行动稍缓的人,慌忙寻找自己的序号,或是找先前在自己的前后人给予证明,但难免会被排在后面的人埋怨或是数落一番。排的队似一条长龙,龙尾甚至甩到吴越街去了。
一辆辆板车和小型机动车来了,或是运菜或是运鱼或是运肉的。各家店铺的营业员先后到齐了。菜店里俩送菜的农民抬着菜,吊着一杆长秤,一营业员来回拨动秤砣, 秤杆平衡之后,边计量边报斤两,一营业员在旁记录;肉店的营业员系好皮围腰,双手握住两铁钩,将半边猪钩住,从车上拖到膝上,再往肉案上放;水产店在门口将一筐筐鱼放在磅秤上过磅,最后一并除去筐子的重量,算出鱼的净重。
排着长队的人有些烦躁、焦虑了,嘴里不停的埋怨:“怎么还不卖?这么慢!”终于开始营业了,排在前面的人尤为紧张,生怕自己被从队伍挤出去,手中紧紧捏住商品供应券和钱。此刻,有年轻人趁乱往里插队,外面和后面排队的人吆喝:“那个穿黄衣年轻人在插队!我们在这站一宿,凭什么?把他拉出来!”许是这一声吆喝引起共鸣,一两个年轻人把那个穿黄衣插队的年轻人拉出队伍。这小小举动对整顿混乱的秩序起了很大作用,排队的家属自愿组成维持秩序的队伍,把前面排成的队围成一圈,不让任何人插进。
购到豆腐或肉的人,挤出来,疲惫的脸上掠过一缕兴奋的笑容:没有枉费一夜辛劳;快要购到物的人,正等待喜悦的到来;排在后面的人只有焦灼、无奈的等待。有时货源不充足,排队的人刚减到一半时,货就售完了,排队的人怨声载道,悻悻而去。有人暗暗下决心:“下午我就开始排队!”
商品紧俏的年代,排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也大多见惯不怪,如今,吴越街菜市场还在,但排队购物的现象难得一见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物质确实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这无疑是很好的事情。
新闻推荐
□潘平王虎本报讯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崇文尚读的传统,基础教育质量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在4月23日第1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国家统计局安庆调查队对安庆市市民阅读习惯进行...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