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形似一一对应。可巧合是今年1月份,安庆市境内发生11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都被该市公安交警部门破获,办案民警将这些交通肇事嫌疑人缉拿归案,从而把发案数的一一对应变成了破案数的一一对应,实在令人叫绝。
这11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共造成5人死亡6人受伤,但案案破获,件件化解,极大地维护了受害当事人的利益和法律的尊严,使得受害当事人再没有蒙受雪上加霜之苦,无疑值得人们欣慰,但也给广大机动车驾驶人留下了更多的思量和警示。
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涉及公共安全问题,其驾驶职业是高危的社会职业之一。因此作为驾驶人来说,加强道德修养,严守交通法规,是保证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救伤者、护现场、快报警的"三字经",既是道德底线,又是法律低限。越过了道德底线,法律的最低限度也会失去,其结果必然是道德受谴责、法律不饶恕。
较之于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种高尚的道德精神,驾驶人驾车发生交通事故时严守道德底线,并不是高尚之举,而是责任使然。因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都是行为人在与己无关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道德精神,它的高尚之处在于舍己为人;而交通事故是驾驶人在非故意的状态下直接导致的,不管责任大小,都与自己的行为密切相关,此时的救伤者、护现场、快报警,是道德底线保障下的应尽之责,也是在特定条件下保护自己唯一的有效途径。
从破获的所有交通逃逸案件来看,无不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事故当事人本来只需承担较轻的法律责任,但因为肇事后逃逸而变得更重。这种由非故意的过失演变成故意的过错,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加大和现场证据的灭失,使得违法犯罪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执法机关的依法处罚必然加重。违法人在承担昂贵的经济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之后,悔恨自己当初不该心存侥幸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还有人交通肇事后继续侥幸逃逸,那么,在公安机关交警部门日益完善的侦逃机制面前,全发全破已经证明你不但逃不掉,而且因为你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导致严重的危害后果,最终是罪责难当。 夏友群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李大永市民张先生近日向本报热线反映,牡丹园小区位置接近安庆长江大桥的引桥,由于引桥未装置隔音墙等设备,每日24小时噪声不断,很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记者采访...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