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瑞琨 王中群
本报讯 迎江区南水回族社区是安庆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社区,社区内有回、满、土家、高山、布依族等10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老居民文化程度偏低,失业率较高。2004年南水社居委成立了少数民族再就业服务站,帮助辖区内下岗失业的居民实现再就业。经过几年的探索,该服务站已形成了一套适合本社区区情的就业路子,通过努力近些年南水社区居民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由于再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各民族居民互助互爱,这个社区先后荣获“促进再就业先进社居委”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刘专干,我下岗了,家里老父亲生病在床,你能否帮我找一份晚上9点以后的工作?”回族居民老梁拎着白菜站在南水社居委门口朝里面喊。“好的,我登记一下,找到通知你。”南水社居委再就业服务站刘专干一边回答一边从文件柜子里拿出一本“会议记录本”。刘专干告诉记者,这本会议记录本就是她们专门用来登记职业需求信息的。翻开会议记录本,记者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哪里需要招工,哪个需要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个人有什么特长、有什么要求等等详细信息。刘专干说,再就业服务站刚创办的时候,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到辖区的各个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中了解招聘和求职信息,时间长了以后大家都知道社居委里有个免费的“职介所”,有需有求的都主动来登记了。
南水社居委少数民族再就业服务站帮助居民实现就业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特长需要找工作的她们帮忙找岗位;没特长需要就业的她们免费培训技术然后帮忙找工作;有创业愿望的她们积极引导、帮助其创业。
家住大南门的高山族居民罗庆丽2003年从市化工站下岗后一直想创业,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2004年少数民族再就业服务站通过摸排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积极为她申办了两万元的小额贷款,扶持她自主创业。就是通过这两万块钱,罗庆丽开了个针织店,因为技术高人品好,针织店的生意非常红火,仅一年的时间罗庆丽就还清了贷款。2008年,积累了一笔资金后,罗庆丽和丈夫干起了老本行,两人在开发区开了一个化工产品经营销售店,生意是越做越大。采访时罗庆丽由衷地说:“幸亏当年社居委帮我申请了小额贷款,没有这及时雨,估计我们家现在还是老就业困难户呢!”
刘专干告诉记者,这几年南水社居委少数民族再就业服务站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多渠道收集就业岗位和创业带动就业等方式引导、支持辖区内广大的少数民族居民实现了再就业,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
新闻推荐
□李宏本报讯安庆市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活动周方案已经正式敲定。围绕安徽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徽文化让生活更多彩———无徽不成镇”这一主题,安庆市将积极参与六大活动,展示“宜人、...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