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太平军败亡。败亡前的军师和总司令、忠王李秀成被俘之后,向曾国藩写了供辞。
李秀成写长篇供辞,有多种目的。其中,保存太平军的史实,留一部自传,是两个基本目的。李秀成是站在维护太平军的立场上来写的,但既然要保存史实,又是要给对方统帅曾国藩看,也就不能一味的美化太平军,在措辞上注意到有所节制。他对太平军的前期说得比较简单,而着重于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内讧之后,他成为最高层领导人时的亲历亲见及所思所感。
有专家还考证出《李秀成供辞》中有许多条造假的事实,概括起来如下:假造与天王不和的事实;隐蔽天王对他的重任;掩饰苏州失守后赶回天京的目的;掩盖主持坚守天京的任务;假说对叛徒的立场;虚构对敌人的仁慈;自污的话随处露出虚假等。
看来《李秀成供辞》是有其真实意图的,有的专家判断它是一条苦肉缓兵之计。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就是在这条计策的掩护下,幼天王与广德、湖州的太平军进入江西,完成了天京陷落后首要的军事行动。因为太平军在国家组织中用的是君主政体,并建国十多年,在天王逝世后,即由幼天王继承大位,所以只要幼天王存在,就可以维系人心。但从结果看,李秀成的计策只收到了部分效果,且中途流产了,在江西石城县杨家牌之役中,幼天王被俘就义。
《李秀成供辞》经曾国藩删节,并有少许修改。所删所改之处,是一些认为有忌讳或可能引起麻烦的话。后来,以约28000字的抄件送往清朝军机处,并在安庆最先刊刻出版,即“九如堂本”。
1944年,有人曾赴曾家取李秀成原稿,抄校于“九如堂本”之上,并摄影15帧,后来公开出版。由于“九如堂本”有删节,更由于有一些人认为李秀成不会写这样的供辞,它的真伪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
1956年,有人撰文认为,从内容上看,李秀成不应该向曾国藩谈招降问题;从字迹上来看,司法部法医研究所笔迹专家鉴定它与李秀成字迹不同,断言是曾国藩伪造。
1962年,曾氏后人将李秀成原稿交台湾世界书局影印出版,全稿36100字,留存曾国藩及另一人所作的少许删改。自此,伪造之说,已经根本不能立足。袁鹤群
新闻推荐
□陈雅儒胡玉堂本报讯汽车站是服务窗口单位,承担着接送全国各地旅客的责任,可是,在湖滨汽车站大门东侧,有一道排水沟围墙拦住了人行道,让人无法行走,着实影响了安庆市对外形象。近日,不时有...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