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安庆新闻 > 正文

东北埂西北埂:防洪保民生

来源:安庆晚报 2012-09-12 18:37   https://www.yybnet.net/
 

□ 胡联春 金秀华

如今,漫步在宜城路南段,会看到高高的海关大楼,其北侧也是一栋栋楼宇,到处是一派繁华的现代化景象。这时,你可能不会想到,上个世纪,海关后面的这个位置,都是一道高高的圩堤,堤两边住满了人家。这圩堤成东西向,以高家山为界,东边的直达迎江寺后院,叫做“东北埂”;西边的与枞阳门城门口相连,叫做“西北埂”。

据《安庆市志》记载,此埂建于清朝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位于东门大街(含朱家坡)之北,全长878米。安庆沦陷期间遭到破坏,堤身被建房挤占,成了羊肠窄巷。1954年发大水,人民政府投入财力人力,加宽加高,使之成为东门外抵御江水入城的一道重要堤防。1976年之前,自港务局到炮营山一带防洪墙未竣工,一遇江水上涨,东门外一带就被淹,街道成了河道,家具家什水上飘荡,沿街百姓不得不搬迁到高处,称之为“搬水”。正是由于这道圩堤的防御,洪水才止步于圩堤之外,没有浸入市内,保证了城里市民的安定生活。

不少老安庆人还记得1954年的那场大水。“东门外只有朱家坡坡顶没有水,而两侧的东岳庙、三孔桥全是洪水。”市民胡老先生说,那时站在朱家坡顶上,感觉就是处在“孤岛”上。那个非常时期,人们从坡顶“小盆谷浴室”的后门,穿过东岳庙大殿,通过西北埂圩堤,可以步行到枞阳门城门口。人们生活所需柴米油盐等等物资,就通过这一条安全通道,被抬着、挑着送到居民手中。洪水围困的日子里,百姓的生活有着落,功劳大多要归结于这条圩堤。

在1954年《安庆报》上,就有这次抗洪防汛的报道。当时市区江堤上有4000民工上堤,还有1300人的预备队。火正街上堤的民工创造了“两人轮流挑土法”,功效提高了50%;而那时不像今天有铲车、汽车、打夯机,全凭人挑肩扛板车拉,火热的艰辛的劳动场景至今还让不少老安庆人记忆犹新。有些老人甚至还能唱出打夯的号子,朴实、高亢、嘹亮,振奋人心。

东门一带防洪墙竣工后,这道圩堤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退役”了。时至今日,这一带的楼房仍可以看到:地基比其他房子要高上两三尺,那就是圩堤基脚。

“东北埂”、“西北埂”的名字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很多年轻的安庆人也几乎没有听过这样的地名。可是它那力挽狂澜、抗争风浪的形象,却刻在了老安庆的历史上,也刻在了老一辈居民的心上。

新闻推荐

白加黑等感冒药一次限购2盒

多次购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齐齐哈尔押解记2012-09-15 18:36
猜你喜欢:
缅怀胡庆臻先生2012-09-14 18:37
评论:(东北埂西北埂:防洪保民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