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宽路二小附近,有个别商店和流动摊贩出售无质量保证的小食品。”“华中路一小附近,有一些流动摊贩向学生出售劣质食品,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监管”……诸如此类的市民投诉,本报热线经常接到。(《安庆晚报》9月7日)
对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讲,不合格的廉价“美食”对其身心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诚然,小卖店经商赚钱天经地义,但不能昧着良心罔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三无”小食品肆无忌惮地成为健康“杀手”。经商既要讲政治,更要讲责任,对小卖店来讲,必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职业操守,以诚律己,以信待人,从源头上堵住危害学生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
当然,治理廉价“美食”寄希望于小卖店主的良心发现和自律“觉醒”,恐怕无济于事。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对隐形的不法销售行为,工商、质监、卫生、教育等部门要形成合力,不断适应新情况,练就新本领,打好“组合拳”,持之以恒地“铁腕”监管和执法。一方面对学生要注重教育引导、警示在前,另一方面对小卖店要创新机制、严管不殆,特别是对违规者更应施用重典。当然,执法维权并非一朝一夕,职能部门更要化被动为主动,变打击为防范,持之以恒,快出重拳,从而让学生的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确能构筑一道“防火墙”,但从源头上讲,对食品小店提档升级、引入品牌连锁超市更有必要。在我看来,可以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形式,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所在学校,选择具有一定实力和品牌价值、在全社会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超市,通过竞标形式入驻,同时认真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通过动态化巡查监督和建立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制度、师生投诉曝光制度,督促连锁超市规范经营。这样既能给超市食品经营套上“紧箍咒”,更能真正让学生放心、家长安心、学校省心。
新闻推荐
能见度不足百米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