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先生告诉记者说:“9月23日,我在湖心路春源大药房购买了两盒单价为83元钱的复方玄驹胶囊。回家打开药盒时发现盒内附有一张‘药品真伪查询方法\’的说明书,其中第5条中写着:‘药盒侧面有20位防伪条码数据’。可我在检查药盒侧面时却发现,药盒上20位防伪码的后5位数字竟然被人为刮掉了。我立即拨通了厂家的电话,厂家答复说我购买的可能是假药。”(《安庆晚报》10月11日)
是不是假药目前还很难说,即使按照药房方面所言,也只能证明其进货渠道没问题,但现实告诉我们某些看似来路明确的药也有可能不靠谱,而厂方“有可能是假药”的答复更是加重了我们的疑虑。
一个被刮掉部分防伪数字的识别码只能让消费者求证无门,一头雾水,莫衷一是。这时有码等于无码,就此质疑药房,得到的回答是方便异地进货,不影响药品质量;求助于监管部门,得到的答复更是让人心有戚戚———“刮去厂家自行设置的防伪码则不属于本部门的监管范围”。我们相信有关部门所言属实,他们也是在按权责行事,职责范围内没有的事,他们执起法来也是无凭无据,弄不好反被人家告个乱执法。那么,私自刮去厂家自行设置的防伪码究竟有没有人管?如有人管,又是谁的职责?在执法监管语系中,权责只有分明,监管方能得力,否则就是一笔糊涂帐,蒙蔽的只能是消费者。
监管执法必须明确主体,没有主体就会扯皮,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有没有处理私自刮去防伪码的条款?如真的没有,就是法律法规真空,就是制度漏洞,如此一来,为消费者利益考量,也为执法没有漏网之鱼,还须及时为制度打上补丁,以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消除心头的雾水与块垒。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丽)日前,语文出版社语文教研组确定将莫言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莫言的哪些作品适合中学生阅读?学生理解莫言的作品是否有难度?安庆市中学生对莫言有哪些认知...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