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默涵的高考,就是我的高考。我钟情它,是因为我的人生档案里没有高考经历(中考也失之交臂),再一个就是女儿的高考。
我初中从教三十年,考试已是常用重器,但对高考,第一次凝视,第一次揣度,第一次为之倾倒,第一次托付终身。杨花轻,尘埃重,我当矢勤矢勇,勿怠勿忽。
默涵早6:20手机传来轻柔音乐,是第一遍铃声,6:23音乐再次响起,变得激越,她正式结束飘忽的梦境,摘下眼罩,打开窗户,开始新的一天高三生活。6:30走出盥洗间,6:32迷糊着双眼草草吃完凉好的早饭,6:36背上红色的阿迪达斯包出门,快步下楼,穿过楼群,越过秦楠北路,6:40永福路上已是络绎的高三学生,一切很寂静,一切很默契,不需要招呼,不需要话语,只有他们匆匆的脚步,朝着共同的方向。熟悉的北大门,熟悉的红色教学楼廊道,熟悉的路旁樟树,熟悉的高三(11)班,熟悉的一张张青春的面孔。
高考100天里,各科各路,已是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一模、二模、三模;“江南十校”、“皖北八校”、“皖南协作区”;马鞍山二中卷、合肥六中卷、安庆一中卷;一路路刀光剑影,一次次风云际会。“学神”“学霸”笑傲江湖,歌曰“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学渣”“学沫”遁隐山林,慨叹“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识可以休”。孔子的最高境界在于,困于陈蔡,讲诵弦歌不绝;高三学民的痴绝在于,虽遭百折,心中仍有高考。园丁小区的午夜就是例证,每一个窗户里的灯光下,一定是一个痴绝的高三学生,他们似乎要证明,他的灯光,和初夏的晨曦,谁更明亮。
高考决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高考,也成了我妻子的高考,这似乎也唤发起了她二十多年前的高考热情。一天天地不知疲倦的往返,精细再精细的三餐设计,每一天的天气或气温的变化,孩子每一双鞋子的舒适程度,询问孩子考试状况的语气语调,丰富且能带来惊喜的小零嘴,娘儿俩叽叽咕咕的搞怪嬉笑……都是她精心研究的高考科目。我们的生活里,每一片阳光,每一刻空气,都弥漫着高考的气息。
高考是佛,她在考验着每一个人的虔诚、耐心、胆略、智慧和勇气。
高考,又叫岁月。愿天下的孩子在岁月中成长。
□作者:金 永
新闻推荐
进一步拉升标杆改革创新科学谋划好“十三五”发展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