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
读到王去非老师的诗词集《涂鸦集》。大字印刷本,厚厚实实的一本书。那大字想必是王老师为了照顾年老诗友们阅读的需要。但看到这大字体,我就想起他站在教室黑板前板书的样子——手捏一支粉笔,他在黑板上书写着,劲气十足。黑板上的字是大而有力的。
“一载程门空立雪,千秋小屋暗传灯。”读他的诗词,我才知道,他与潜山人都很敬重的天柱老人乌以风先生有着师生关系。在读安庆师范高速语文科时,乌以风先生做过他一年的班主任——凑巧的是,我也只做过王老师一年的学生——我小叔那时在他执教的学校所在地槎水公社当差,小叔一辈子利用职权唯一做成的一件事,就是让我跟他读了一年的书。不过这是另话,单说。
记得第二次上他的语文课,他兴冲冲地走进教室,起立坐下后,他大声喊我的名字,叫我站起来,我忐忑不安地站起来,他嗯啊了一声。然后说:“嗯,你这次作文写得不错,不错,值得鼓励!”霎时,全班同学的眼光就唰唰地朝我转来,我脸忽地红了——这是我与老师的头一回面对面。尽管在这之前,我在小叔嘴里已经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语文老师,有些传奇色彩,还听过他的一节课,但我们没有单独见过。至于他有着怎样的传奇,我更无从知晓。
这回读《凃鸦集》,我清楚了小叔当年告诉我他有些“传奇”是不虚的。老师少读私塾,读《百家姓》、《三字经》、《龙文鞭影》,又读《孟子》、《古文观止》、《东莱驳议》以及唐诗宋词,13岁入小学读五六年级,17岁成为一位小学教师,19岁当上初小校长,22 岁时得以就读安庆师范高速语文科,毕业后即分配到潜山野寨中学任教——他的人生开始算是平坦、顺畅且积极的。但就在他满怀信心,刚刚为人师表不久,1958年的秋天,他人生的噩梦降临了。拿他自己的话说,在“引蛇出洞”的阳谋中,他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出洞右派”之“小蛇”。至此,他的人生列车开始脱轨。“欲说无语,欲哭无泪,唯祈青蝇来吊,慰我形骸而已。”(《涂鸦集·自传》),从此“右派”、“摘帽右派”就像孙悟空头上的那一道紧箍咒,让他一戴就是20年。老师说,那时的他“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这种打击当然对一个人生命的影响是深刻的。我结识他是八十年代初,但在我的记忆里,老师那时俨然还有“口将言而嗫嚅”的神情,只是或许他自己不觉得,我们不明就里就是。《涂鸦集》收录了他的古风、七绝、七律、词、对联、诗论,还有书法作品。他的书法创作可能始于他退休后,但他的诗词写作,就源于他少年时代的私塾教育了。据说,《唐诗合解》,他少时能倒背如流,艺术灵感也时常光顾,可惜因“运动”折腾,在毫无诗意的生活中“苟且偷生”,他便渐渐遗忘了那些名篇佳作。退休后,再次读《唐诗合解》,他依然激动,觉得那些文字如久别故人。我读老师的诗词,也为老师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所叹服,觉得老师的知识,我连万分之一也没学到。当然,这怨不得老师,那是因为除了我的天赋不够,还有当时的应试教育使然。现在,想在老师门下求学自是“方恨晚”了。幸运的是,那时他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我受益匪浅——每天中午,他不声不响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板书一段像《刻舟求剑》那样文字长短相仿的古文,让我们翻译、背诵。这样一年下来,我就抄了一个练习簿,自己学着翻译。他所选的文言文或故事,或议论,或写景,都有小品的意味——那时的高考语文好像就有这样的一道题。但他这样做,却慢慢培养了我对古文阅读与学习的兴趣。老师之于语文教学,是有自己独特的章法的。
王老师说他诗词创作是“抒发一己之衷怀,交流亲友之生活,缅怀先烈之英气,描绘新农村之风貌。尤以河山之壮美,为余所独钟,每游览心诗之颂之,以为乐事也。”读《涂鸦集》,我觉得老师描摹山河的妙句佳构,真的是浑然天成。他的诗词直抒胸意,既有“快意晨昏绕平仄,秋来肥硕採新诗”(《瓜园吟》)的自得,也有“几渡浮沉终练骨,也柔也硬衬余生”(《有悟》)的自悟;有“趁兴淋漓挥椽笔,诗无半句愧舒州”(《潜河春游即兴》)的自豪;还有“闻道于晨堪夕死,护花甘愿化尘埃”(《七五寿》)的自励;更有八十高寿“化鹤等它三劫后,皖峰巅上看飞鸣”(《自嘱》)的自嘱……而对人生与社会,国家和民族,他并非呈“一己”之私利,而是积极参与社会现实,关爱、关切和思考,或“十二人金牌千古恨,潇潇风雨哭英雄。 ”(《游西湖岳王庙遇雨》),或“可怜六朝金粉地,夜夜人潮哭祭墙。”(《吊南京大屠杀》),他赞美拾金不昧的女清洁工“桥头伫立寻失主,一树红梅火样烧”,而对某些公仆“一路专车朝三祖,不问苍生问鬼神”却充满了嘲讽与鞭笞……老师好像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爱,写过多首赏梅诗,赞誉梅花。
“短信寥寥千里发,偷将春讯泄一枝。”读到老师写的《春讯》诗,我忽然想起他的一个故事。说是他被打成右派,有一回在一个集训班上遭到批斗,绝望之下,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信里除了表达甜美的爱情和对前途无望的痛苦与忧伤之外,主要是想让妻子不要跟他一起受苦,嘱咐妻子重新选择未来……但没有想到,这封信却落到了“组织”之手。于是批斗会上,这封信便作为反面教材和对抗运动的“罪证”被宣读——一枝“春讯”之泄,使老师饱受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只是,在批斗会上,人们听到这篇优美的文字时,鸦雀无声,都被深深感动了。这本诗词集里,我没有看到老师给妻子写诗,只是看到他与师娘的合影及全家福照片。当然,那是情意绵绵,有着相濡以沬至白头的默契。
在槎水中学,我记得王老师的房间外面有一棵杨树,他房间里有一块大黑板。我的一年读书生活很快结束,临近高考的一天下午,他把我和几位同学一个个叫进了他的房间。轮到和我谈话时,他二话没说,先是在黑板上用力书写了一道6-1=0的数学题。我明白,他的意思是说我的各门功课因为数学一门“跛腿”,之于高考将会前功尽弃。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当时他还不知道,我在学校里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复习功课,而是与几个文学青年云里雾里,好高骛远去了。现在想,自己人生半百却百无一用,也是有前因的。老师桃李满天下,成功者多多,当不会在意。但老师在黑板上写给我的那一道奇特的数学题和他的谆谆教诲,至今却在我的记忆里愈发清晰。
新闻推荐
6月28日下午17时,安庆市中福在线工农街销售厅内一位彩民在进行“连环夺宝”游戏第三关时,以25颗红宝石一举夺得该游戏的全国最高累计奖金25万元,他是以“五注全投,单注0.9元”的方式进行游戏的投注。...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