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尤其是关爱流动留守儿童方面,力争实现:关爱每一个,成长每一个,幸福每一个。
关爱每一个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十里中心学校已建成“两家六中心一室一站”的关爱服务体系。两家就是“集善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六中心就是美术中心、舞蹈中心、音乐中心、科技中心、阅读中心、体育中心;一室就是亲情联通室;一站就是心理辅导站。该校还专门成立了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志愿服务工作力度,确保志愿服务工作落实到位。
该校以老师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及“五老”人员为主要力量,以流动(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以“集善之家”各活动室作为主阵地,以校外教育基地为依托,以课余及节假日为活动时间,长期开展关爱活动。在志愿者活动服务中关爱每一个流动(留守)儿童,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流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成长每一个
夯实关爱常态工作
该校组织12位班主任老师,构建亲情妈妈关爱团队。每天中午教师们牺牲休息时间,陪伴孩子们。学校501班流动儿童张镜明在吴红改老师陪伴下,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好了。三年级的柯群老师和流动儿童周婷婷一起阅读,打打乒乓球和羽毛球;学校兰芷徽韵诗社的志愿者老师们利用每天早上晨会时间带领全校同学吟诵经典的古诗词。学校的志愿者老师们被孩子们亲切的称呼为“老师妈妈”。
为解决流动儿童的阅读问题,该校在每层楼建设了流动“书吧”,和电子书吧。在书吧里,孩子们或站或坐,下课、午休、放学随时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
每年的四月到六月,该校“集善之家”的志愿者老师们都带领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老师们还动员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学校的主人。目前,该校的厕所、书吧、播音员、文明监督岗等各个岗位都是孩子们自己自主管理。流动儿童401班的方金玉和502班的李金乐是突出的管理员代表,他们负责的两个厕所总是很干净,两人不怕苦不怕累,还经常交流管理心得,所在的班级班风良好。
此外,该校班级班干评选,优秀作文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展示,优秀书写展示和优秀劳动卫生员都有流动(留守)儿童的身影。流动儿童301班的陈蔷薇和201班的金慧子是刘老师经常表扬的对象。两个女孩子爱表演,爱唱歌,学习刻苦。602班优秀留守儿童代表高玉璠参加了“碧桂园杯”青少年汉字听写大赛。在六一文艺汇演中,流动(留守)儿童表演的《天使》用充满活力的舞姿展现了学校流动(留守)儿童的自信、活泼、上进的积极面貌。在安庆市民广场“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广场文艺天天演”的舞台上,学校《山野的风》以流动儿童毕昭悦为代表的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基本功。
幸福每一个
打造关爱精品活动
从2011年开始该校就与庆大学志愿者每年暑假对流动(留守)儿童开展为期两周的暑假夏令营活动,已经连续举行了六届。夏令营已成为大观区暑期关爱流动(留守)儿童的品牌活动。
该校自主研发校本课程,每周三下午全校学生自主选班上课。开设了篮球、微拍、舞蹈、独轮车、黄梅戏、生命教育、象棋、绘画、折纸、手工等23门课程。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一门课程。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开拓视野,提高综合能力。2015年学校21名青年老师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校本课程还得到了区乡关工委的支持,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成为学校课程志愿者。
同时,该校还组建了家长志愿者队伍,围绕有特长的家长的相关专业开发教学资源,建立新的课程资源库,适时邀请这些家长为学生上课,或者组织学生到家长所在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陈楠同学的妈妈作为志愿者代表来学校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我和植物交朋友》的园艺活动课。
此外,该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了全校流动、留守儿童家长QQ群,每天由志愿者童武主任给家长发睡前故事,鼓励每一个家长走进亲子阅读。每个班级都建设了班班通,每天各科老师可以群发作业和学校的活动安排。班班通还可以独立操作,对于孩子的特殊表现和情况,各科老师都可以及时告诉家长。班级的QQ群更有针对性,班主任志愿者每天把育儿知识,教育方法发布在群里。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每周固定时间和流动(留守)儿童的父母在QQ群里不见不散。每周一个话题,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处理。何飞 代伟
新闻推荐
《安庆市市区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办法》修订出台二手住房纳入房票安置范围
本报讯3月15日,记者从市棚改指挥部获悉,为进一步完善房屋征收安置方式,安庆市新修订出台了《安庆市市区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一年。新《办法》增...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