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大别山区一朴实农民家庭的彭志亮,2006年从事临床工作以来,无论在偏远的乡镇,还是繁华的都市,抑或是雪域高原,他都以一颗感恩之心,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他在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感管理科副科长、儿科主治医师的位置上,仍一心一意去关心、帮助患者解除痛苦。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
农村的孩子,自幼便深知基层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甚至那固有的印象一辈子都无法磨灭。尤其是刚记事时一位堂姐生病后,因离县城较远而无法及时救治,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自那时起,学医,当一名医生就成为他的梦想。及至大学毕业,他立即响应大学生下基层的号召,报名基层镇卫生院,而且一干就是5年。5年中,除了儿科专业外,内科常见病的诊治,急诊抢救的技能,无一不去求知和涉猎。一年腊月深夜,多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因送县医院救治必定耽误最佳抢救时间。虽然卫生院人手不足,但在宿舍休息的他接到电话后,立马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他与值班的内科医生一起,催吐、洗胃、解毒、观察病情。两天两夜的连班转,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在临床工作之余,他积极为医院的管理出谋划策,帮助同事解决各种问题。为方便新农合的实时报销,乡卫生院要建立信息直报系统。可全院只有一台电脑,多数同事连打字都不会。他主动承担起医院的电脑工程师,利用休息时间,从电脑的开、关机到文字的输入,从新农合直报系统到办公软件,他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帮助同事们普及了电脑知识,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成功运行,时至今日,卫生院的同行们提起他来还会说:“当初得亏了他”!
转战高原,忘却自身
2013年,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在组建第11批医疗卫生援藏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立即找到院领导,第一个报名参加。甫至山南措美县,他放弃休整时间,不顾高原反应当即投入到工作中。藏区地广人稀,各村离县城路途遥远,很多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来院时病重和病危的居多。他意识到肩负的重任,立即着手调研,针对一些儿科的常见危急重症的救治开展授课培训,并通过实际病例详细讲解,在接下来时间里,未再出现因脱水死亡患儿,同时为当地培养了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使当地的儿科医生从无到有,真正做到了“传、帮、带”。
在援藏期间,他不顾当地的恶劣地理环境和道路的险峻,只要接到出诊电话,就会和同事一起奔走在高原上。缺氧、晕车,头晕、恶心、呕吐,挡不住他要多努力点,多做点的想法。在援藏任务快结束前的一周,他得知离县城较远的一村小学有数十名学生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急需一名儿科医生驻村治疗。但村子离医院有半天路程,且要翻越雪山,路况又差。尽管他离回内地只有几天时间,他毫不犹豫接受驻村任务。赶赴现场后,因人手不足,他首先组织并指导老师做好消毒工作,并按病情轻重分别拟定治疗方案,近48小时不眠不休。累了,趴在桌子上眯会;饿了,就着糌粑喝口水。不懈努力,终于遏制了病情的蔓延,同时也为他8个月的援藏工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由此他获得措美县及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优秀援藏医生”称号。
始终如一 践行奉献
工作12年,他12年始终如一,处处以“雷锋精神”激励自己。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学习上努力刻苦、认真专研;工作中热情饱满、干劲充足;思想上立场坚定、对党忠诚。特别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以后,他系统学习党的一系列理论知识,思想认识上更加成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时时践行以雷锋为典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处处修正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位学雷锋真正学出效果的模范医务工作者。 潘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方海义记者项珍)6月12日,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与之前晴热天气不同的是,中考期间(6月14~16日)全市晴雨相间,最高气温都在“2”字头,相对比较凉爽,有利于考生发挥和休息。据最新资料分析,中考前两日,安...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