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下午,冬日的阳光,斜斜洒入安庆市图书馆内。记者走进安庆市图书馆一楼大厅内,电子借阅机显示屏内各类电子书的封面如同瀑布一般落下。
“这是电子书借阅机,主要以畅销新书为主,目前馆内已有电子书刊105余万册,数字资源50TB,今后会实时更新。市民看中哪本书,直接触摸屏幕扫二维码,便可在线阅读或同步下载到手机。”工作人员的简单介绍让前来馆内阅读的市民有了新的选择。
安庆市图书馆于1950年3月在接收原安徽省立图书馆和安徽通志馆的部分书籍文献的基础上成立。现有纸质文献总藏量48万册(件),其中古籍8.6万册,尤以善本和桐城派名家手稿、方志家谱为特色。丰富的馆藏、人性化的管理、优美整洁的阅览环境让图书馆成为市民读书、休闲的好去处。
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多年来,秉承“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以“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引领倡导全民阅读”为使命,致力于文献保障能力和数字化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打造成市民最想去、最愿意去的公共文化空间。
“安庆大讲坛”、“全民阅读走进播音间”、“周末经典悦读会”、“周末故事会”、“周末公益影院”、“电子书工坊”……在安庆市民心中,图书馆有了更多的角色定位。
在市图书馆借书,然后在最西端分馆还书。这样的场景对49岁的陈天洋来说再普通不过了。
陈天洋是一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往来于图书馆借书,是他多年来的习惯。然而陈天洋所居住的小区距离市图书馆较远,仅坐公交车就需花30分钟。
“一借一还很耽误时间,但我只是在借书时去市图书馆,还书的过程在任意一个分馆就能完成。”陈天洋说,轻松的还书经历来源于安庆市图书馆联建共享总分馆服务体系。
近年来,安庆市围绕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安庆图书馆为总馆,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借阅点等为基础,建成28个图书分馆、基层借阅点40余处,实现了通借通还,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
“现在图书馆分馆覆盖迎江、大观、宜秀三区和市经开区,在城区的东西南北中都有布点,已形成‘15分钟图书馆服务圈’。”安庆市图书馆馆长曹元勋说。
为优化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多元化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安庆图书馆以各类社会组织为补充,拓展功能,彰显特色,实现了社会组织的阅读活动与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联网与服务对接,打通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安庆市图书馆内除了设有借书库、电子阅览区、期刊阅览区、自助阅览室、报告厅、典藏阅览室等功能分区,还设有专供盲人阅读的盲文阅读区。走进市图书馆,便进入了一个书的海洋,同时也走进了一个放松心灵的世界。
设施是基础,馆藏是宝藏。今年陪伴读者走过69个春秋的安庆图书馆,如同一名智慧老者,储藏着丰厚的知识资源,形成地方文献、古籍等特色鲜明,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协调发展的文献资源服务体系。
走进古籍阅览室,敞亮的空间陈列着丰富的藏书。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有着不同时期的古籍。管理员介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是古籍传承的目标,作为安徽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4部入选《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2017年已完成6万余册9804条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录入及书影扫描上传工作。还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参与国家重点规划图书出版项目,出版《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安庆市图书馆卷》和《稀见方志丛刊·安庆市图书馆藏》两部巨制。这些珍贵馆藏见证了安庆历史、民族文化的丰厚,为大力弘扬安庆文化,传承地方优秀文化遗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市图书馆还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组织开展了以面向儿童、学校、市民等为主要对象的系列公益活动近200场次。如“安庆大讲坛”、“全民阅读走进播音间”、“中华经典阅读”、“周末经典悦读会”、“周末公益影院”、“电子书工坊”、“书香童趣”绘画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市民都可以免费参与,每场都有几十上百市民和孩子参加,成了丰富市民生活的大平台。
“每次带着孩子来参加图书馆举办的活动,都很开心,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也拉近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带着孩子参加图书馆少儿周末经典悦读会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延伸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就是通过开展一些市民参与度高、乐于参与的公益活动,把他们吸引过来,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市民,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带动全民阅读,共建书香安庆。”曹元勋说。
新闻推荐
当好宣传员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陆天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醒全市上下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热情,凝聚全市上下的共识...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