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农历新年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了,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不少市民早已开始盘算着要去哪儿吃年夜饭。年前,记者采访本地多家饭店发现,饭店的包厢早已订满,只有大厅还余部分席位。(《安庆晚报》1月24日)
年夜饭是春节文化的重要载体,吃年夜饭自然成了过春节的“重头戏”,也成为我们一年中最在乎的一顿饭。近年来,随着人们习俗和观念的变化,到饭店吃年夜饭渐成时尚。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今天,去饭店吃年夜饭,让准备年夜饭变得轻松、丰富,契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因而年夜饭“一厢难求”成为一种消费现象,也生动地说明了老百姓消费文化的多样化。
虽然在酒店吃年夜饭与在家吃年夜饭,各有各的精彩,但感受年味,共享天伦之乐,让亲情更温馨更生动才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对平常人家而言,一顿年夜饭就是团圆的图腾,是幸福的象征,体现出了一种有仪式感的亲情。故而漂泊在外的人千里迢迢,想方设法赶回家,就是为着那一桌冒着腾腾热气、散发着家的味道的团圆饭。也许家里的饭厅不如酒店的包厢豪华、气派,但却有着父母在厨房忙碌准备盛宴、儿女们在一旁打下手的亲情,以及那精心选择体现出“妈妈的味道”的饭菜,寓意着一份对未来的期许,饱含着对长辈的祝福、对晚辈的希冀的浓浓年味,这自然就比酒店多了一份最重要的“亲情佐料”。
年夜饭可体现亲情、责任与孝道的结合。因此可以说,在酒店吃年夜饭,辛苦的事让别人代劳,确实方便了,但有得必有失,年夜饭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也就删减不少,使这顿本该饱含着浓浓亲情和爱意的年夜大餐,似乎被俗化成一顿简单的家庭会餐。如果再遇到一些酒店诸如限制进餐时间、设置最低消费、收取服务费、不能单点餐等霸王条款,更是会让年夜饭的氛围打了折扣。
近些年,很多人都抱怨“年味”一年不如一年。其实,所谓“年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家的味道”。正如《常回家看看》所唱,“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当然,不少年轻人在酒店订购年夜饭,是担心父母受累,不想让他们太辛苦,可谓是一片孝心。不过,对许多身体健朗的老人来说,这也许是一年中难得的一次展示自己厨艺、得到孩子认可的机会。要说辛苦,那也是开心的辛苦,快乐的辛苦。
马上就要过猪年春节了。我们不必对年夜饭“一厢难求”而惆怅纠结,回家帮着父母做年夜饭,一家人围着一桌吃年夜饭,感受最质朴的年味,享受那种温暖惬意的感觉,如此节约又亲情召唤,还符合传统节日的要求,何乐而不为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1日,市政协主席章松主持召开市政协十五届二十二次主席会议。副主席叶建、黄杰、洪爱敏、胡万宝、刘克胜、何...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