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底,全市“好人”数量达到1321人,其中“中国好人”37人、“安徽好人”176人、“安庆好人”1108人,“好人安庆”品牌的引领力、带动力持续提升,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安庆晚报》2月28日)
近年来,在宜城大地上,涌现出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安庆好人。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安庆人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精神,已经转化成推动安庆发展的强大动力,已开始成为这座城市的品牌,成为安庆的骄傲。
这些可感可触、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不断涌现的身边好人,他们立足于草根视角,讲述好人平凡故事,宛如春风拂面,让人感知到生活的美好,感悟到人间的温情,感受到社会的凛然正气。因此,我们要礼敬这些榜样,要厚植“安庆好人”沃土,要让“好人安庆”品牌的典型引领力、辐射带动力持续提升。
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面临一些“丑行”“恶行”暴露出的“道德盲点”。受这些负面事件影响,不少人开始筑起心灵壁垒,“好人难做”也被某些人奉作信条。不过,这并不是社会的全部,涌现出的许许多多“安庆好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每个时代都需要一种向上向善、凝聚人心的精神,而“安庆好人”就是最直接最生动的载体。实践也证明,“善待一好人而好人辈出,激励一贤人而群贤毕至”。因此,礼敬榜样,厚植“安庆好人”沃土,就需要完善制度设计,积极健全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社会保障一体化机制,确保关爱好人落到实处,树立好人有好报、行善不吃亏的价值导向。比如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参加市里组织的相关活动,给他们创造发展进步的机会,让他们有荣誉、有尊严。还有,在设立见义勇为基金、英模好人褒奖救助基金等基础上,建立就业创业帮扶、子女入学帮扶等机制,切实解除好人的后顾之忧。同时,依法处理诬陷见义勇为者,减少乃至杜绝做好事反被诬现象来进行积极引导。
要知道,我们每一次对善行义举的褒奖,都是对文明堤坝的加固,每一次对好人模范的帮扶,都是对道德土壤的改良,在全社会鲜明倡导“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我们在好人好事的传播推广上才更有说服力亲和力,社会大众就会有仰慕心、追随心,让宜城涌现出更多的“安庆好人”也就会实现。
新闻推荐
图为市民在景观带河塘里洗衣3月8日,市民金先生致电《安庆晚报》热线:我每天都要到康熙河景观带锻炼身体,经常看到有人在...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