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建明
由潜山县城沿105国道向西北行约9公里,立马可见三祖寺。该寺已有1500余年,是中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院。寺的西侧便是天柱山麓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文化园景区,景区内的重中之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千百年来,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备受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青睐。在这不到300米长的山溪石壁上,汇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以及现代400余方石刻,其形式是诗、词、文、图、赋各异,书法乃行、草、隶、楷、篆五体俱全,石刻基本上刻在朝东的石壁上。不过,这一格局终于被台湾著名书法家谢宗安先生“更新”了。老先生在山谷流泉摩崖的西岩壁成就了一巨幅石刻 《唐杜子美秋兴八律》,人称秋兴崖。
谢宗安 (公元1907年—1997年),字钟厂,号磊翁,东至县人。 1949年赴香港,1951年到台湾后潜心书法,是台湾中国书法学会创始人之一。1989年,谢老先生应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和安徽省博物馆邀请,在北京、合肥举办个展。 1993年,已87岁高龄的谢老回到阔别42年的家乡。老人说,杜甫当年在夔州(今四川奉节)抒发的“孤舟一系故园心”,正是自己客居台湾的深切感受,回到大陆交流书艺后,感到两岸开展文化交流非常重要,想为家乡天柱山摩崖石刻书作巨幅“秋兴八律”。在有关人士的鼎力相助下,此事很快得到文化部的批复。
谢老先生何以要在天柱山摩崖石刻留下心迹?缘由很简单,因为“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文物宝库。 《潜山县志》《天柱山志》载:自唐贞元年以来,唐李翱、宋王安石、黄庭坚等政客学士、诗家文人就不约而同前来观赏,题名赋诗。 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谢先生又为什么要独独选就“秋兴八首”呢?笔者读书时曾学过《唐诗风貌》,大体了解这首组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诗圣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当时的背景是,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目睹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面对瞿塘峡满目萧索的秋景,杜甫思念故乡的压抑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于是,一首寓现实于浪漫笔端的千古绝唱应运而生:“雨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谢宗安先生选用“秋兴八律”颇具匠心。谢老回台后即竭力书写“秋兴八律”十二屏,共456字,每个凸字八寸见方。家乡天柱山管委会在山谷流泉摩崖的西岩壁上,照字画形,用阳文于1995年秋雕刻成三十六平方米的巨型摩崖石刻,并在崖旁修一具有纪念意义的石亭,名曰“秋兴亭”。巨幅石刻《唐杜子美秋兴八律》,堪称为家乡添景,为天柱山增色。
能在天柱山留下巨幅石刻,并不是谁都有资格的。天柱山,也叫皖山,安徽简称“皖”滥觞于此。汉武帝曾拜封天柱山为“南岳”,华夏最初的五岳之一根基在这里。天柱山岩石地貌举世罕见,拥有中国独有,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高压、超高压地质变质带,是地球深处的泄密者,破译着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亿万年的奥秘。天柱山恰好又处于神奇的北纬30度线上,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长江温湿气流与大别山冷空气的双重作用,使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00多万个单位,被誉为“绿色博物馆”“天然大氧吧”。有如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方方面面“追梦人”的建设、奋斗,天柱山被誉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天柱山还是《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原产地,三国绝代美女“二乔”的故里也在潜山梅城,率徽班进京的“京剧鼻祖”程长庚的老家位于潜山王河,近代“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乃潜山余井人……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这是白居易赞美天柱山的诗句。李白则“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苏东坡也“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居为终老之计”。汉代左慈曾在天柱山炼丹,舒州是潜山的古名……古代文人不约而同希冀在天柱山有一个家,可见皖山潜水潜阳大地确有不同凡响的魅力。
秋兴崖乃至“秋兴八律”石刻,蕴含着作者的愿景,是一种珍贵资源,是历史的一种见证。后人修撰志书,足以将其收集。中外游客慢慢咀嚼中华历史文化教材,包括对于 “萧索”之类的各种心情“菜肴”的品味,最终必能探究出游子们眷念故园以及叶落归根的思想内涵和梦境。
新闻推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 本报记者 冯珉 史力“全省124家合作社试点,重点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以信用合作解...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