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夏海军
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在林子深处,不时看到一头头黑毛猪在撒欢奔跑……这是记者5月12日在潜山县水吼镇梅寨村见到的一幕。梅寨村地处山区,村民李宋应的黑毛猪养殖场就建在海拔500多米的山场上。
从梅寨村的村部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记者走了10余里的路程,终于见到了山坡上的数排猪舍。见到李宋应时,他正在给几十头黑毛猪猪仔喂食。 “猪场现存栏500多头猪,去年出栏了300头。”李宋应向记者介绍称,他去年纯收入达到了10万元,不仅自己脱了贫,还给其他村民带来了收益。 “猪场雇的工人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现在每年光发工人工资就要30多万元呢。 ”
梅寨村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29个村民组,787户,总人口2644人。其中,贫困人口就有668人。 “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去年人均纯收入不及4000元,不要说跟合肥、芜湖等经济较好的地方比较,就连跟安庆市的7748元、潜山县的6193元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梅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黄道锋分析称,致贫的原因有多种,除了资源有限、基础设施薄弱外,村民的发展观念落后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村民信息不发达,发家致富的思路窄。怕风险、不敢想、不敢干,在困难面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
村民李宋应在城里打过小工,回乡过后办过小型的养殖场,近年来除了打点家里的几亩山地外,就是靠养猪维持全家生计。 “猪肉价格波动较大,所以不敢扩大规模养殖,加上以前的猪肉品质不好,价格卖不上去。所以,搞养殖一直畏首畏尾,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李宋应回忆称,正在他准备打退堂鼓时,驻村干部的指导,让他看到了养殖黑毛猪的“钱景”。
“规模小没有效益,品种不好也没有效益。我就用尽各种方法启发他,增加他靠养殖脱贫的信心。 ”黄道锋介绍说,“为了让李宋应扩大养殖黑毛猪,我联系邻镇的一家黑毛猪老板,和他一起去考察。当他发现黑毛猪肉的价格是普通猪肉的4倍以上时,心动了。我又不失时机帮他申请专项扶贫资金,这回他终于决心扩大养殖。 ”
去年下半年,在驻村干部的启发和指导下,李宋应把养殖场扩大到50亩,不仅圈养,还流转村民的林地,在林中散养黑毛猪,增强黑毛猪的肉质。李宋应感慨地说:“我非常感谢驻村干部,否则还是在家里单打独斗,现在致富真有盼头了。 ”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在驻村干部帮扶下,贫困户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特别是发展思路的转变,已经看到了实打实的精准脱贫效果。 ”潜山县扶贫办主任徐建平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李跃波 张理想)日前,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决定在全国选取56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安徽省利辛县展沟镇展沟村、潜山县天柱山镇天寺村、宿松县趾凤乡九重城村和砀山县良梨镇...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