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岗遗址,位于潜山县王河镇永岗村一条狭长岗地上。面积约10万平方米。周围溪流环绕,良田千顷,是天柱山南麓知名水乡。
薛家岗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村民们在此年复一年的耕作时,地里总会无端冒出些石器或陶器的碎片来。转眼到了1977年12月,当县文化局人员来到王河镇进行文物普查时,村民们纷纷嚷道:“快去薛家岗看看吧!那地儿可邪乎了。”工作人员匆匆奔赴薛家岗,这一去,不仅采集到了许多陶器标本,且发现了一件难得一见的三孔石刀。至此,薛家岗在历尽数千年沉寂后,终于撩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
自1979年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中山大学古人类学系等单位的专家师生纷至沓来,先后对薛家岗进行了六次发掘,揭露面积2467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发现古墓葬、残房基灰坑100多处。在这些出土文物中,尤以石铲和奇数多孔石刀及玉器等最具特色,其中一把13孔石刀,在国内罕见。陶器品种繁多,形制多样,地域特色明显。薛家岗遗址距今已5000多年,因其延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遗迹遗物丰富,文化内涵深邃,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薛家岗文化”。 198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日的薛家岗,已掩映在苍松翠柏的绿海中了,沿着林间曲折起伏的小径前行,几片岗地,数间草棚,仿佛岁月凝固,时光倒流,往事穿越数千年。彼时的薛家岗先民们,正腰系玉环,手握石刀,或建房造屋,或耕种劳作,或捕获猎物。而专门从事手工生产的人们,有的正用火烧陶泥制作精美讲究的鼎、壶、罐、盆、碗、杯等物,有的在用石头制作棱角分明的石刀、石斧、石锛、石铲等物,有的在用玉石制作雕刻精美的环、璜、琮、扣形饰等物,还有的正将野外捕获来的野猪放在家里驯养,人人忙得热火朝天。不觉薄暮降临,篝火冉冉升起,先民们围在火堆边,载歌载舞,直至筋疲力尽,方沉沉睡去。这时虽还没有记录生活的文字,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能将彼此的心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静卧于潜河之畔,遗址出土的文物,为我国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和生产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让我们知道,早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一支氏族部落,正分工明确地活跃在潜阳大地上。
黑龙江大庆程建华
新闻推荐
实验小学305班陈晓妍小记者03364 指导老师李梅假日里,我和爸爸妈妈驱车200多公里来到安庆,游览潜山县的天柱山。  ...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