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落幕的第51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上,由两位中国导演李伟、周天虹联合执导,由安庆市潜山县人、国家一级编剧王训怀编剧的黄梅戏电影《长相知》在爱情类影片的角逐中斩获铂金大奖。当潜山县人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时,为身边竟然有人获得了国际大奖感到新奇、激动和钦佩,可他们不知道,光鲜的背后包含了王训怀多少辛勤的汗水。王训怀自己则感言,她的成功,除了自己的不懈努力,更要感谢一路引领、扶持的师友亲朋。
王训怀曾经是潜山县黄梅戏剧团的台柱子。从演员到编剧,从光鲜的舞台转向幕后的执笔者,王训怀经历了一些波折,有着为人鲜知的酸辣。王训怀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她父亲不仅喜好吹拉弹唱,还能书会画,对编导、作曲更是热情满满,1950年代初,他主创的《十二月花神》《荷灯舞》获得安徽省首届民间艺术节一等奖,在小城里是位名人,与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王冠亚都是好朋友。王训怀自小受到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之际也对诗词歌赋产生兴趣,特别是对戏曲产生向往,向往舞台绚丽的灯光,喜欢戏剧人物浓妆艳抹的妆容,醉心于古装戏里抛甩的长长水袖、更痴情于黄梅戏甜美的唱腔。怀揣梦想的她报考了县黄梅剧团,“咿咿呀呀”学起了戏,成了一名真正的演员,一个有模有样的青衣。
黄梅戏艺术以一种鲜活的载体将生活艺术化,一直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故事里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在浓妆重彩与华丽戏服里流淌出有声有色的历史。但随着电影、电视、歌舞等多姿多彩多元化的娱乐文化进入人们的视线,黄梅戏受到了挑战,黄梅戏剧团一度走向门庭冷落,剧团的演员们纷纷被分流到县里的工厂,王训怀也开始思索自己的出路,买了许多时装杂志书刊,开始钻研服装设计。几年后,她设计制作的时装,在县城里名噪一时,登门请求制做时装的爱美女士络绎不绝,甚至有人想聘她去深圳担任服装设计师。王训怀也曾想去深圳发展,可最终还是舍不得自己执爱的艺术,解不开萦绕心怀的黄梅情结。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训怀毅然放弃了服装设计,放弃了很有“钱”途的诱惑,拾起那美丽旖旎的梦想,潜心学习文学知识,并且大胆地尝试创作戏剧本。
冬去春来,历经数载。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她胆怯地捧出第一本剧本的时候,没想到,立即收获了许多赞赏的目光,一些志趣相投的文友、团里的老师和同事,都是极力鼓励,县文化局领导也是极力为她提供创作平台。王训怀深感幸福,勇气倍增,创作的欲望更浓。
1998年特大洪灾时,剧团接到创排歌颂抗洪抢险英勇事迹小戏的任务时,领导知道王训怀的写作功底,就将任务安排给了她。经过一宿的挑灯夜战,王训怀在第二天早上就将《抗洪曲》的手稿交到了领导的手中。《抗洪曲》的成功演出,让县领导加深了对王训怀的创作信任,随即又给她出了一个命题作文:根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登礼天柱,号曰南岳”的史实创作一台大戏。一个月的时间内,王训怀通读了《史记》、《汉书》和潜山县志,潜心创作出大型戏剧本《汉武拜岳》。该剧由县黄梅戏剧团投排公演,演出后立即引起重大反响,好评如潮,轰动一时。
走在编剧的道路上,王训怀且行且珍惜。拜师结友,虚心向学。2005年,她主创的大型戏剧本《槐树谣》,获中国安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金黄梅奖”,并获得(2005-2006年度)安徽优秀新剧本奖、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等许多奖项。此剧的成功受到市县领导的好评,因此王训怀成为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被市文化局和潜山县文化局选送到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进修。
经过系统学习,拓宽视野后的王训怀,在编剧的道路上行走越来越坚定,步伐越来越稳健,作品连连获奖。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郎对花姐对花》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黄梅戏电影剧本《六尺巷》,获安徽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四届中国优秀戏曲影片“华表奖”。 大型戏剧本《县令陈廉》入选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黄梅戏发展基金会“黄梅戏遗产保护项目工程”,获第29届中国田汉戏剧文学奖剧本一等奖。黄梅调电影《长相知》,获第三届安庆文学艺术奖(演艺类)一等奖、安徽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直至这次斩获第51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铂金奖、2018年洛杉矶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所有的荣誉都是对过去的肯定,而艺术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懈追求,才能走得更远。王训怀用心写着别人的故事,其实也是在用手中的笔写出了自己的故事,写出一个璀璨动人的励志篇。或许,此时王训怀正静静地坐在窗前,轻快地敲击着键盘,一行行清新恬然、优美抒情的唱词,如同清澈的泉流,正从她的指尖泠泠流淌……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颖记者周国庆)随着林权改革的深入推进,林地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林地使用权争端日益凸显。不久...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